教育大改革
新加坡學前課程框架再做更新
教育部將增加初院DSA計劃學額至20%
教育部將試行單元化第三語文課程
所有中小學年中考明年取消
2024年起,教育部將取消中學B級別母語科目
科目編班全面計劃將擴展至目前只有快捷課程的三所學校
教育部將探討提高同屆生終身大學就讀率
加強和改造高等教育和培訓生態系統
教育部將在西部為多重殘疾學生成立新的特需學校
新加坡學前課程框架再做更新
教育部將在今年底更新「培育幼兒:新加坡學前課程框架」,強化學前教育的教學工作。

框架經調整後,學前教育教師將通過遊戲和互動,更注重向4到6歲的學前孩童灌輸價值觀、關注他們的社交和情感發展,以及培養積極學習的態度,讓孩子能夠全面發展。

教育部、幼兒培育署和國立幼兒培育教育學院將在明年為學前教師提供相關培訓。
教育部將增加初院DSA計劃學額至20%
教育部將從今年的初級學院直接招生計劃(DSA)活動開始,把政府及政府輔助初院的非直通車課程入學名額從10%增加到20%。

教育部長陳振說,此舉認可了學生在學術成績以外的其他優點,讓更多學生通過直接招生計劃入學。

從今年開始,教育部把政府及政府輔助初院的非直通車課程入學名額從10%增加到20%,讓更多學生通過直接招生計劃入學。
這12所政府輔助初院包括:
安德遜實龍崗初級學院
英華初級學院
公教初級學院
諾雅初級學院
裕廊先驅初級學院
國家初級學院
南洋初級學院
聖安德烈初級學院
淡濱尼美廉初級學院
淡馬錫初級學院
維多利亞初級學院
義順星爍初級學院
另一方面,教育部將降低理工學院預科班的入學門檻,讓更多普通源流學生報讀。
目前,預科班按英文、數學、相關科目、以及成績最佳的兩個科目的積分為入學標準。

2024學年起,兩個最佳科目的積分將從3降低到4。不過,總積分的入學標準則維持不變,總分12分或以下的學生可報讀課程。
預計每年將有另外200名學生受惠。目前,教育部每年大約接獲1600份申請,當中大約1500人被錄取。

當局也正檢討高等學府的入學標準,並在2028年的招生計劃前,全面落實相關調整。
教育部將試行單元化第三語文課程
教育部將試行單元化第三語文課程(Modular Third Language Programme),萊佛士書院也將在明年成立本地第四個中學馬來文語文特選課程中心。

教育部長陳振聲說,試行單元化第三語文課程可讓更多的中學生能夠學習新的語言,探索其他文化。
教育部將與合作夥伴合作,從現有的一到兩種第三語文課程中開展這項試驗性計劃。

試點計劃
有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將以可疊加單元的形式,學習現有的第三語文之一。學生可以從任何起點開始,並可選擇在每個學期開始時學習一個學習單元,並在整個中學階段加深對這門第三語文的掌握,在完成所有單元後獲取證書。

此外,陳振聲也指出,在萊佛士書院成立中學馬來文語文特選課程中心,能讓更多學生接觸到這項課程,其他學校的學生也可以參加該課程。
教育部的資料顯示,目前有三個中學馬來文語文特選課程中心。
分別設在:
武吉班讓政府中學
丹絨加東中學
安德遜中學

當局也希望每所學校都能建立海外合作關係。這有利於更多的學生交流活動,使學生開闊眼界,了解不同的文化。本地約有三分之二的學校已經與海外學校建立了夥伴關係。
明年所有中小學的年中考試將被取消
教育部長陳振聲表示,這麼做將為所有學生騰出更多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發展21世紀技能。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資料,目前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學已經主動取消中二年中考試,每14間小學當中也有大約一間主動取消小四年中考試。
01 案例:華義中學
華義中學就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取消了中一至中三以及中四至中五的年中考試,改以舉辦為期一周學習嘉年華(Learning Festival),讓學生參與拼寫比賽、華義達人秀等活動。

數學部主任黎砡伻表示,這些活動涵蓋學生在身心、認知、社會情感、領導力各領域的發展,也培養他們對文化和美學的鑑賞力。
在學習嘉年華期間,學生還可根據興趣選擇學習一項技能,比如外語、樂器或舞蹈、烘焙等。黎砡伻認為,最重要的是,學生們對自己的選擇感興趣,進而給他們帶來學習的樂趣。
她說:「我們驚喜地發現,這不僅不會妨礙學生的學習,反而提升了他們的學習體驗,也增強了老師們教學的質量。」
教育部表示
取消年中考將能讓教師騰出更多上課時間,使用更多樣化和更有吸引力的教學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並發展創造性思維、適應性和跨文化技能等21世紀技能。
02 案例:先鋒小學
同樣自2019年起取消小一至小五的年中考試的先鋒小學(Frontier Primary School)副校長曾佩詩就表示,取消年中考利大於弊。

她說,所騰出的兩周左右的課堂時間可用於加強學校的應用學習項目、終身學習項目,以及小三至小五的跨學科專題作業項目。這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充實,校園生活更多姿多彩。
以跨學科專題作業項目為例,小三學生會扮演「小小溝通者」(Young Communicator)的角色,化身成小記者,通過訪問父母,了解節約用水的方法,再進入小組討論,最後製作海報,並和同班同學分享。
母語部主任林真妮指出,跨學科專題作業項目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對我們(大人)來說,可能思考能力或者是思維是我們工作上的一部分,可是對小學生來講,(是)需要教的,是要教他們怎樣進一步去探究,怎樣進一步去思考一些問題。」
她說,教師會在過程中賦予學生一些技能或者思維模式,訓練他們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來完成任務。
教育部表示
若校方已準備就緒,可選擇在今年取消部分或所有年級的年中考試。這將為每個年級的教師騰出三周左右的上課時間,讓他們使用更多樣化和更有吸引力的教學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並發展創造性思維、適應性和跨文化技能等21世紀技能。
校方將繼續進行一系列的評估,其中可能包括每學期的計分測驗,以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並平衡年終考試的比重。校方也將繼續通過定期作業,為學生提供反饋和指導。

此外,當局也正在檢討整個教育系統的課程內容和評估要求。任何一個標準的課程都必然無法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和能力,因此必須有一系列的選擇來滿足學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教師也必須有能力從中篩選,並進行定製。
「這些舉措旨在實現文化上的轉變,讓我們的學生在自發動力和未來相關性(future relevance)的驅動下,全面學習和掌握技能,並減少因與他人比較而產生的擔憂。」
後年起,教育部將取消中學B級別母語科目
教育部長陳振聲說,母語較弱的學生可根據能力選擇修讀G1或G2水平的母語。G1水平注重口語交流,G2則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他們在掌握一定水平後,也能選擇程度更深的母語。

另外,在新制度下,中學高年級學生將能根據興趣和強項靈活選修高數、美術、設計與科技等科目。
到時候,所有科目都將按水平分成G1、G2和G3,程度依次相等於目前的普通工藝、普通學術和快捷源流水平,學生可以根據能力修讀適合自己水平的科目。

中一學生一般會根據小六會考成績,修讀相應水平的課程,如果符合條件,他們可選修程度更深的科目。到了中二,學生也可根據程度選修更高或普通水平的人文科目。
教育部將在今年稍遲時候公布更多有關科目編班制的細節。
科目編班全面計劃將擴展至目前只有快捷課程的三所學校
從2024年起,教育部將把科目編班全面計劃擴展到目前只提供快捷課程的三所學校。

三所學校分別是:
克信女中(Crescent Girls' School)
丹絨加東中學(Tanjong Katong Secondary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