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保險優勢
Advantages of Singapore Insurance
新加坡保險優勢
以前大家只要想到海外保險,都會首先想到香港、美國、加拿大、澳門等,的確,這些地方的保險真的很有優勢,也深受這個富裕家庭及人群的熱愛。同樣占有地理優勢、環境因素優勢、人文背景優勢的新加坡,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新加坡保險的規範性和性價比優勢,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今天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夠買新加坡保險都有哪些優勢?
對比中國保險同樣的保額,新加坡保險保費更便宜,回報高,保障範圍大,理賠條款寬鬆。在新加坡投保可以享受較低的保費和較高的投資回報。與此同時,在新加坡經營保險業務的,大多是世界頂級跨國保險公司,加上新加坡完備的法制,都予以投保人高度誠信和全面保障。
1、相同年齡的被保人,新加坡保費通常是國內保單的70%左右。
2、如果是重大疾病,保障病種多達109種,還保61種早中期重疾,保障範圍更全面。
3、保單滿五年後,現金價值一直高於國內的保單。這是因為什麼?有兩個原因:
一、新加坡保險是面對全世界投資的,投資管道多,範圍廣,沒有限制,客戶和公司的利益都得到保證。
二、新加坡是相對長壽國家,保費率是按人均壽命計算(新加坡人均壽命83歲)。中國人均壽命75歲,因此保費便宜,保障高,投資回報也高。
為什麼說買新加坡保險可以避稅避債?

新加坡本身就是一個低稅收國家,不徵收遺產稅。即使是在全球徵稅的美國,只要是人壽保險金的賠付,不管是在哪裡買的,都可以避稅避債。高凈值人士來新加坡購買保險,多是關注避稅、避債、避險的資產轉移功能。保險是隱形資產,保密度高。有知情人士爆料,一些瀕臨破產的中小業主,居然把實業抵押給銀行套取現金,轉手到新加坡購買保險,將巨額資產暗渡陳倉至境外,期望在境外保險權大於債權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公司被清盤,手中保單都不會打水漂而達到保全資產的目的。
新加坡是世界金融中心,其保險監管體制以高效率、高透明和嚴格聞名於世,而健全的法制,也最大程度的保護客戶的利益。通過更專業和優質的服務,吸引客戶,而非返傭等惡性競爭。新加坡保險持牌人必須經過嚴格的資格認證考試(最少四門全英文的考試),並且需要持續的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且保險持牌人流動性低,誠信不誤導。
為什麼國內保單保費比新加坡的高,但回報反而較低?

首先,中國政府對保險公司的監管比較保守,所以公司在投資方面限制比較多,資金不能做境外投資,不能最有效的進行投資;再者,兩地的保險公司的費用結構也不一樣,由於新加坡保險公司的業務質量較好可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進行投資,所以費率和分紅都對客戶更有利。
新加坡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金融服務的競爭激烈,產品當然更有優勢,中國居民到新加坡投保,用中國同樣的保費,可以得到更高的保額,條款完善,理賠容易,保障更全面(例如國內一些保險公司的重疾險是保40+10種重大疾病,而新加坡的重疾險保61+43+5種)
中國分紅型人壽保險的預訂利率不得高於2.5%,普通型人壽保險費率中,預訂利率市場化才剛剛開始,中國保險公司目前的投資渠道還很狹窄,只能靠提高保費來保障收益。
新加坡保險公司全球性運營,投資項目、地區、資金總額,比中國保險公司規模更大,在世界各地投資回報潛力比較好的項目,從而為客戶賺取較高的回報。
安全隱私保護

新加坡的《個人資料隱私條例》要求所有保險公司對客戶的資料絕對保密,所以購買新加坡人壽保險,隱私問題完全不必擔心。新加坡保險是離岸資產保障的最佳途徑。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擁有有效的監管措施及監管力度,並致力促進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保險索償投訴局FIDReC處理索償服務範圍包含來新加坡投保的外國人,為保障中國居民的合法權益提供有力的途徑和保障。
財富增值

這裡主要討論的是分紅型儲蓄險和投資型保險。
先看儲蓄險,如果純看收益,新加坡明顯不如國內。這個主要因為新加坡整體的利息環境就很低,所以以穩健為特徵的分紅險收益肯定不高。一般15-20年的儲蓄,年化也就在3-3.5%左右,年限很長的一般也不會超過年化4.5%。而國內銀行一年期的理財產品往往都能達到年化3.5-4.5%,而且基本是保證的,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新加坡分紅險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以新幣或美元計價。過去幾年人民幣相對這些貨幣持續貶值,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也相應貶值,所以新加坡的分紅保單可以起到一個貨幣對沖的作用。
再看投資型保險,新加坡的可能好一點。很多國內客戶對這類保險產品可能不太了解,因為這類產品在國內還不太發達。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帶有保險性質的基金投資產品,你交的保費全部投到你選擇的基金里,盈虧自負,保險公司每年只是收一個固定的管理費。一旦受保人身故,保險公司賠付此時的帳戶額或者投資本金的101%,取其高。
新加坡投資產品的優勢與它作為全球經濟中心的地位分不開,因為在這裡你可以接觸到全球各地的基金和投資機會,保險公司平台上供選擇的基金也都是全球頂尖財富管理公司的基金,像黑石、坦伯頓富蘭克林、富達這些,基金質量很高。對於有意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拓寬投資渠道的客戶來說,新加坡的投資型保險會比較有吸引力。如果想要保底,不願承擔投資風險,則不適合。
買保險除了是買個保障,越來越多人也把它當作一種資產配置的工具,尤其很多高凈值客戶會考慮進行一部分海外資產配置,與其在國內的資產做一個對沖。
從海外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新加坡比香港有明顯優勢,前者作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資產配置的意義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此外,新加坡政治相當穩定,政府廉潔高效,私有財產受應有的保護,且沒有遺產稅,因此一直以來都是海外精英人群投資的首選地之一。
總結一下,如前面提到的,其實國內近幾年保險發展非常快,即便目前在保障功能、性價比等方面有所欠缺,但相信將來會慢慢趕上。然而新加坡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作為貨幣對沖、資產配置的作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