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本屆總統選舉進入投票階段,21歲至33歲的國人將都將成為總統選舉的「首投族」。(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新加坡總統選舉有「兩難」。
參選難:參選門檻高,而且還存在連續30年沒有某種族代表當選總統後,只能保留給該族群候選人競選的「保留民選總統」程序。
投票難:因為參選難,總統選舉要進入超過一位參選人角逐的投票階段,也非易事。
新加坡人最近一次有機會在總統選舉投票,已是2011年的事了。
總統選舉投票的「年代久遠」,也讓不少人雖然早已有過在全國大選投票的經驗,卻可能還在苦苦等著在總統選舉獻出「第一次」。
如果本屆總統選舉最終能進入投票階段,「首投族」的年齡跨度將非常大:
21歲至33歲的本地青年都有可能是總統選舉的「首投族」。
毫無意外,本屆總統選舉「首投族」的比例,也勢必高於2020年國會大選。
這群從弱冠之年,到而立之年皆有的首投族怎麼看待總統選舉,是否了解總統相關職責,值得關注。
本地媒體亞洲新聞台和《今日報》(31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21歲至33歲的首投族基本上對總統職責了如指掌,但對總統與政府的關係的理解,卻相對薄弱。
以下是該調查針對1500名首投族受訪者進行面對面訪問所得出的結果,蟻粉也可藉此機會看看,自己對總統職責等相關問題的了解有多深。

前國務資政尚達曼是首位宣布有意角逐總統選舉的候選人。(聯合早報)
儲備金、否決權
總統的儀式性地位,及其否決權該如何行使,首投族最清楚。
調查發現,95%的受訪首投族清楚知道,總統是在國際及國內官方場合代表新加坡的象徵性人物。
91.1%知道總統可以推廣慈善及社會活動。
90.9%了解總統必須諮詢總統顧問理事會後,才能行使在國家儲備金及國家官員任命方面的否決權。
此外,很常在本地輿論掀起熱議的儲備金課題,首投族也是「高分通過」。
88.4%的受訪者清楚總統的其中一項職責是守護新加坡的國家儲備金。
84.5%的受訪者知道政府只能在總統的首肯下,動用儲備金。
首投族對儲備金相關議題了如指掌,並不令人意外。
2020年至2022年疫情肆虐期間,政府曾三次尋求總統哈莉瑪批准動用儲備金。稍微關注時事者,應該不會對這項課題太陌生。
此外,還有83.9%的受訪者知道總統擁有的是監管權,而非行政權。這意味著,總統雖能在特定領域行使否決權,或阻擋政府的做法,卻無法推進自己的政治議程。
81.4%受訪者也知道,若內閣與宗教和諧總統理事會提出的建議相悖,總統可否決或不同意政府根據《維持宗教和諧法令》提出的限制令建議。

哈莉瑪在2020年至2022年間,共批准政府動用520億新元國家儲備金,最終政府實際動用了400億新元。(哈莉瑪臉書)
對總統與政府關係的認知稍弱
然而,與首投族對總統職責動輒超過八成的理解力相比,首投族對總統與政府關係的理解則稍嫌薄弱。
根據調查,只有66.5%受訪者知道,總統一般會接受內閣指示。
57.7%受訪者知道內閣一般不會接受總統的指示。
另外,也只有57.7%的首投族知道總統沒有權力修改現有法律,多達42.3%不清楚總統無權這麼做。 對於總統隸屬於新加坡立法及行政部門一部分,也僅有56.9%受訪者答對。新加坡沿襲西敏寺制度,政府部門涵蓋立法、行政及司法。
此外,該調查還提問了總統與政黨關係的相關問題。
知道總統不能支持某個政黨的受訪者有66.4%。
65.4%知道總統不能是任何政黨的黨員。
但與此同時,只有56.3%受訪者知道政黨實際上是可以支持民選總統的。

商界人士吳振華宣布有意參選本屆總統選舉。(吳振華團隊)
本屆總統選舉首投族或多達四分之一
新加坡選舉局沒有公布首投族人數的慣例。
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人口統計,推敲每一次選舉的首投族人數。
以2020年國會大選為例,人口統計顯示,2019年新加坡共有22萬9000名介於20至24歲的公民,這些人大機率會在2020年達到投票年齡門檻。
根據當年的選民冊資料,共有265萬合格選民能在2020年國會大選投票,也就是說:
2020年國會大選的首投族占了當年合格選民的近10%。
同樣方法也可以拿來推敲本屆總統選舉的首投族比例。
根據截至去年6月的人口統計,我國共有超過70萬名年齡介於20歲至34歲的公民。
其中,去年20歲的人,大機率會在今年來臨的總統選舉達到投票年齡。 (註:去年6月年屆34歲的公民有部分可能在2011年已經具備在總統選舉投票的資格,但由於統計局的年齡區間為30歲至34歲,並未細分至33歲,因此只能粗估估算。)
根據選舉局本月完成修訂的選民冊,來臨總統選舉的合格選民有270萬9455人。因此粗略估計,本屆總統選舉的「首投族」,可能占合格選民總人數多達四分之一。
也就是說,本屆總統選舉的「首投族」比例,將遠遠高於2020年國會大選的近10%,影響力不容小覷。
目前看來,本屆總統選舉說不定有機會形成多角戰,但一切仍得看多少人最終取得參選資格。
如果本屆總統選舉仍是無競爭狀況,下一屆總統選舉,說不定就會出現年近四十的「首投族」了,屆時「首投族」比例預料也會持續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