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高,到2150年新加坡海平面將上升1.37米,沿海低洼地區和填海土地可能更常淹水。
即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最理想的速度減少,到2150年,新加坡海平面仍會上升0.58米。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發布上述最新研究報告。
南大這項研究通過區域地質重建和歷史資料計算出本地海平面未來的變化,該研究報告已在6月的《自然》期刊中發表。
南大研究指出,影響新加坡海平面未來高度的主要因素為全球海洋水量與陸地冰蓋和冰川融水增加,以及溫度上升導致的熱膨脹效應。
研究人員在推測2150年海平面變化時,以不同的共享社會經濟路徑(簡稱SSP)為基礎來計算。
SSP研究的是在缺乏氣候政策的情況下,世界發展所可能依循的5種路徑,及如何達成不同程度的氣候變化減緩,所考慮的因素包括人口、經濟增長、教育、都市化程度和科技發展速度。
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以5個SSP的不同二氧化碳排放量,來制定3個研究範圍。
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高,2100年全球平均表面溫度的增幅預料介於3.3至5.7攝氏度,而2150年的新加坡海平面將上升1.37米。
若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等,2150年的新加坡海平面將上升0.95米;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低,海平面則將上升0.58米。
新加坡氣象署和公用事業局表示,研究報告中列出的0.95米和1.37米,指的是蘇丹淺灘(Sultan Shoal)的平均海平面變化。根據不同地點的垂直陸地運動變化和海洋環流變化,平均海平面高度的推測數字也可能不同。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正在進行的研究,可能縮小目前推測數字的不確定性。
該局指出,新加坡土地有三成離平均海平面不到5米,低洼沿海地區和填海土地可能更容易被淹沒,淹水面積也可能更廣。
「如果淹水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提高,包括人口頻密地區和重要基礎設施在內的更多土地將受淹水威脅。新加坡因此急須應對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長期影響,新加坡公用事業局已在領導海岸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