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鎮會官司纏身的工人黨三巨頭劉程強、畢丹星、林瑞蓮通過專設博客募款,以應付可能破產的局面。(In G
更新:根據「In Good Faith」博客,截止昨晚(25日)10點,捐款總額達:47萬7653新元。捐款者有2832人。也就說,每個人平均捐了168元。這是阿蓮阿強阿星發動募款行動約24小時候後的反響。
兩個市鎮理事會分別起訴工人黨三巨頭林瑞蓮、畢丹星與劉程強等人的訴訟案開打進入第14天,阿蓮阿強阿星三人開始向公眾募款,以應付訟費以及可能破產的情況。
據慈母艦 (Mothership)引述工人黨媒體小組主席吳佩松說,截止前天(24日)午夜已籌得10萬新元。工人黨三巨頭在短短六小時內就籌到這筆數額。根據「In Good Faith」博客,截至昨晚10點籌得6萬5196新元。

(In Good Faith)
吳佩松:與工人黨無關 眾籌是合法的
吳佩松也告訴亞洲新聞台,這個募款行動是合法的,因為「In Good Faith」博客網站是屬於劉程強、畢丹星和林瑞蓮三位答辯人,和工人黨無關。
本地媒體曾報道稱,這次市鎮會追討的款項高達3370萬元。10萬元距離3370萬還有一段距離。如果劉程強等人最終敗訴,他們可能因無法償還市鎮會而宣告破產,並且失去下屆角逐大選的資格。這對工人黨來說,將是沉重的打擊。
前管委議員:籌3000萬不是不可能
不過,前官委議員鄭恩里(Calvin Cheng)認為要籌得3000萬元不是不可能。他按選票計算法,勾勒出一個可能的情景:
上一屆大選有75萬選民(30%)投票給反對黨,其中25%是反對黨死忠支持者,這大概是62萬5000人。如果每個人都捐個50大元,那就能籌得3000萬。

阿蓮阿強阿星三人是在昨晚開始,陸續通過In Good Faith博客中發出英語、華語和馬來語三種語言的博文,呼籲公眾捐款。
文中講述,如果打輸官司,又無法賠償巨額損失,他們將面臨破產的後果。他們也稱,至今沒有動用到工人黨的錢打官司,而是動用自己的儲蓄和朋友的資助來支付律師費。單是法庭開庭前的準備工作,就已經花了60萬元的律師費,並稱「幾乎已經掏空了我們個人的經濟資源」。
文末,三人還表示,公眾捐款之後,如果方便可以留下電子郵件地址,以便答謝。
能爭取多少民意支持有待觀察
這個方法能籌得多少款項,能爭取到多少民意支持和同情,媒體和網民一定緊密追蹤。有意思的是,昨晚很快就有網民留言說,「我很快會把(政府給的)共享增長花紅(SG Bonus)捐出去」,似乎有意表達對政府的不滿。

阿裕尼—後港市鎮理事會(簡稱AHTC)與白沙—榜鵝市鎮理事會(簡稱PRPTC)分別起訴林瑞蓮(工人黨主席)、畢丹星(工人黨秘書長)與劉程強(工人黨前秘書長)以及另外兩名市鎮會理事失責造成損失,要他們賠償這兩個市鎮理事會。
不是「政府VS工人黨」案件
這其實是一起「市鎮會告市鎮會理事」的官司,不涉及政府和工人黨。但因為林瑞蓮、畢丹星與劉程強是工人黨重量級要員,加上代表白沙—榜鵝市鎮理事會的高級律師文達星(Davinder Singh)又是人民行動黨前國會議員,網絡輿論已經混淆概念,將這起官司看作是「政府VS工人黨」的案件。

高級律師文達星(中間,打領帶)連日來在庭上嚴詞拷問劉程強和林瑞蓮。(海峽時報)
前官委議員:主流媒體報道有失偏頗
這起訴訟案在本月5日開打,劉程強和林瑞蓮已先後出庭工證。文達星連日來在庭上的嚴詞拷問,本地主流媒體都巨細靡遺地報道。
在前官委議員鄭恩里(Calvin Cheng)看來,那些報道有失偏頗。他日前在面簿上發文說,本地主流媒體報道AHTC案件的手法「差勁」 (covering badly)。

鄭恩里說,這是一起民事訴訟,但報道卻重點集中在文達星的盤問和訴方的觀點。他指出,「文達星不是檢察官,而是訴方律師。」
鄭恩里還教記者怎麼當記者。他說,應該把這起官司當作民事訴訟案報道,不要讓工人黨議員「被看作是被檢察官起訴的所謂犯人」。
不過,鄭恩里過後再另發貼文補充說,「別妄想那(之前發出的貼文)是為了表示支持工人黨」。
他說,雖然這是一起民事訴訟,但如果證實工人黨議員有違受託責任( fiduciary duties)(林瑞蓮已經承認撒謊),他們個人就必須負起賠償責任。如果他們賠不起就會破產。如果他們破產,就無法角逐下一屆大選,甚至都不能參與競選活動。鄭恩里說:「如果是這樣,他們是活該的。」

(左起)工人黨的畢丹星、劉程強和林瑞蓮。(海峽時報)
鄭恩里提醒說:「更重要的戰場是在「民意法庭」(the court of public opinion),在這個戰役中,認知和事實一樣重要(perception matters as much as facts)。」
他認為,每天高分貝地丟出各種新聞標題,對辯護人窮追猛打,這麼做只會加深人們的錯誤認知,以為這是一場「政治迫害」。
他指出,這不是一場「政治迫害」,雖然也不是刑事案,但它是一個重要民事訴訟案。最後和判決一樣重要的是,人們怎麼看待這場官司。在這方面,「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在內,都扮演重要角色。全部媒體人員都要謹記。」
ok, 這位老師有在講,大家有在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