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國正熱烈討論著邊境開放的計劃,人們想著怎麼出國旅行,此時他的願望卻是出去生孩子,壯大他的家族!
來自美國的Single Joe(中文譯名,單身的喬),在全世界擁有150個孩子。當然,包括新加坡,也有他的後代。

(圖源:網絡)
從2008年開始,Joe意識到自己想要幫助世界上需要精子生孩子的婦女,提高部分國家的生育率,他希望能利用這份職業造福人世,於是創建了一家公司。身為一名專業的精子捐贈者,他的目的是能夠幫助到全世界渴望當媽媽的女性,因此Joe也不認為自己是所謂的渣男,而是一份慈善。
在他的「自然捐精」事業中,他把自己的業務分成了三種,包括PI、NI和AI。
PI(部分性交):沒有親吻或擁抱的性交,「單純的捐」。
NI(自然性交):完整自然狀態下的性,Joe比喻為就像第一次約會的狀態。
AI(人工性交):Joe稱之為「沒有臥室體操」,這是用某種工具收集男性精子後,再用一種叫「火雞注油管」的輔助工具來完成受精。

(圖源:網絡)
但是,Joe坦承大部分人會想要自然性交,所以他每年都會進行一次性傳播感染(STI)檢查,如果用NI的方式進行得比較多,檢查的次數也會更頻繁。他會根據客戶的其他需求做準備。 雖然這份事業就像打工旅行,但幹這一行,也不完全輕鬆。Joe在其中一個單子裡差點賠上性命!有一名受捐婦女背著丈夫偷偷和他進行「自然性交」交易,事情暴露後,對方丈夫拿著槍只找上Joe,幸好他最終順利逃脫。
疫情期間,他被困在阿根廷,所以只好在那裡「播種」,目前他已經成功讓6名女性懷孕,今年的目標是讓10名女性懷孕。

(圖源:網絡)
就這樣,Joe用了12年的光陰周轉世界各地完成他偉大的事業,當中包括新加坡、美國、阿根廷、義大利、菲律賓和英國,平均每年會「新增」10個孩子。
這些年,在他的捐贈下產下的150個孩子之中,Joe見過的孩子不下50個,有的會喊他爸爸,有的不會。But,他 doesn『t care~
他說,有些還長得和他很像的呢~
Joe 這總另類的捐精方式,幫助世界上需要精子生孩子的婦女,提高生育率,在道德上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新加坡可以捐精嗎?
新加坡目前有3家精子銀行,分別在新加坡中央醫院(SGH),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UH)和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KKH)。
參與捐獻精子的男子不應患有遺傳性疾病或任何精神疾病,條件如下:
18至40歲的健康男性
單身、已婚均可
居住在新加坡的公民、具有新加坡就業許可的永久居民或外國人
如果不是新加坡人,潛在的捐助者必須在新加坡居住至少一年
捐助者應事先完成性健康檢查程序
和捐血一樣,公眾不會通過捐獻精子而獲得任何的現金獎勵,但是會給予交通費用。
另外,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大環境下,世界各地人口生育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新加坡當然也不例外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在10月5日的講話中指出,由於新冠疫情對於經濟的嚴重打擊,許多年輕夫婦考慮到收入情況不穩定等因素,決定推遲生育計劃。政府理解這些考量,因此在此特殊時期發放一次性的嬰兒津貼,用以鼓勵國民生育。雖然具體津貼數額還未公布。
但是王瑞傑表示,會在原有嬰兒津貼的基礎上再行補貼。

(圖源:pixabay)
低生育率問題一直困擾著新加坡政府多年,為了鼓勵國人早結婚,多生娃,新加坡政府發嬰兒津貼,資助學前教育學費,甚至安排年輕人相親——各種鼓勵措施層出不窮,旨在刺激生育,促進人口增長。
現行的新生兒保險、津貼計劃種類多,獎金高:
新生兒保險:
1. 新生兒終身健保(MediShield Life Coverage from Birth)
所有新加坡籍新生兒自出生起自動受保,受保範圍涵蓋任何先天性和新生兒疾病。
2. 新生兒保健儲蓄津貼(Medisave Grant for Newborns)
所有新加坡籍新生兒,均可自動獲得$4,000保健儲蓄存款。該存款用以支付孩子的兒童疫苗費用及終身健保保費等。
新生兒花紅:
1. 現金津貼(Baby Bonus Scheme – Cash Gift)
一次性獎勵金, 孩子(家庭中前兩個孩子)於2015年 1 月 1 日或之後出生,可獲 $8,000 現金 ;第三個或之後的孩子各可獲$10,000 現金 。
2.兒童培育戶頭 (ChildDevelopment Account, CDA)
作為特別的儲蓄戶頭,家長存入的金額將獲得政府一元對一元的儲蓄補助,此儲蓄金額不能提現,應以支付孩子將來的教育以及醫療保健花費。
2016 年 3 月 24 日起出生的新加坡籍新生兒,將自動獲得政府存入 CDA 戶頭的 $3,000 起步津貼 ,家長只要繼續在孩子的 CDA 戶頭存款,即可獲得政府一元對一元的儲蓄補助,存款設有頂限。
兒童學前教育補貼:
家長可為新加坡籍孩童申請學前教育津貼(Subsidies for Centre-Based Infant and Childcare) ,補助金額可達每月$300,在職母親還可申請到額外的學前教育津貼。

新加坡政府在鼓勵生育方面煞費苦心,各種新生兒的補助政策貼心而實用,然而生育率還是逐年降低。是因為育兒費用高?或是因為找不到伴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