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因推廣恐怖主義而被扣押了四年的49歲男子,因隱瞞了持有雙重國籍的身份,在新加坡被控上庭。
被告Zulfikar bin Mohamed Shariff,自2016年7月被拘留至今。
他積極在網上各大社交平台(如Facebook等)推廣有關恐怖主義和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包括勸誡其他穆斯林拒絕世俗、憲政和民主制度的國家,相信應該以暴力糾正而改為伊斯蘭國教法。
在他的影響下,已經至少有兩名新加坡人被激進化。

又是伊斯蘭國,又是恐怖主義。
只是這片烏雲,到底是什麼時候飄到新加坡上空的?
01. "最安全"的新加坡
在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的《2019年安全城市索引》中,新加坡位列全球安全城市第二名。這已經是新加坡連續三次在經濟學人的安全城市指數報告中,位居第二了。

該報告針對全球60個城市,在個人安全、數碼安全、衛生安全以及基礎設施安全領域,根據49項指標做出調查。其中在基礎設施安全和人身安全方面,新加坡都排名全球第一。
說句新加坡是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應該沒有人會反駁吧?

但問題是,號稱「最安全」的新加坡真的足夠安全嗎?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2002年至2016年間,新加坡本地有超過80人因涉及恐怖主義相關活動而在《內部安全法令》(簡稱「內安法」)下被拘留。
2007年至2014年間,當局援引內安法拘留和限制11名新加坡本地人;
2015-2019年,因涉嫌恐怖主義而被拘留的本地人人數達到22,另外還有19名女傭因發現被激進化而被遣送回國。
幾個典型例子可以概括如下:
2015年4月:新加坡首個企圖發動恐怖襲擊的激進分子
19歲馬來族大專生阿菲爾被捕
受網絡恐怖主義宣傳影響
曾搜索前往敘利亞的飛行路線
計劃到當地參與武裝鬥爭
認真考慮襲擊新加坡重要設施和刺殺政要
2015年11至12月:27名激進客工遭逮捕
27人均為孟加拉客工
研究宗教的秘密組織成員,篤信極端主義
支持伊斯蘭國組織(ISIS,簡稱「伊國組織」)宣揚的「聖戰」思想
其中幾人曾考慮前往中東地區加入武裝行動
並未計劃在新加坡發動攻擊
26人最終被遣送回國

2016年8月:一對新加坡夫婦因涉及恐怖主義活動被捕
丈夫接觸宣傳伊國組織資料後被激化,背熟向頭目宣誓效忠的誓約(bai』ah)
與妻子計劃帶上兩名孩子遷往敘利亞加入組織
妻子成為首個收到限制令的新加坡籍女性
沒有證據顯示兩名孩子已經激進化
2016年8月:兩新加坡男子收聽電台廣播後受影響
羅斯禮和奧馬分別在2009年和2010年收聽宣傳伊斯蘭教義的「峇淡城市頻道您的電台」(Radio Hang)廣播
受電台內容影響,兩人開始對激進恐怖主義活動感興趣
兩人最終決定到敘利亞加入組織,認為死後可以成為「烈士」
2017年5月23日:新加坡籍男子涉嫌在菲律賓參與恐怖主義相關活動
菲律賓軍方對反政府武裝採取軍事行動
擊斃31名武裝人員包括一名新加坡籍男子阿卜杜勒-拉希曼
他涉嫌參與恐怖主義相關活動
但當局暫不掌握能夠證實他參與了馬拉威暴亂的信息

2019年4月:首名因資助恐怖主義罪名遭判刑的新加坡人
一名物流公司董事經理,新加坡首個在恐怖主義(取締資金)法令下被控的案件
在2013年匯款450元給一名土耳其男子,作為出版和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有關的書籍;在2016年7月到9月間,分別匯款1000多新元和62美元資助該男子
有意到敘利亞參加當地的武裝暴亂活動
承認轉帳,卻表示自己只認同回教律法,而非新加坡法律,因此不認罪
2019年9月:三名印度尼西亞籍女子募集和提供資金資助恐怖主義活動
在新加坡從事女傭6-13年
支持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以及以印尼為基地、同伊國組織有關的激進組織神權游擊隊
涉嫌資助恐怖主義行為

可以發現,在新加坡,被激進化的人的身份多種多樣。新加坡的激進分子中,有年輕的大專生,有客工,有女傭,有外籍教師,也有土生土長的新加坡本地精英。
同時,人們被激進化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電台、有網絡、有實體宣傳資料、還有線下宗教集會。
儘管恐怖主義幾乎是無孔不入,但其實從未在新加坡得手。新加坡曾經多次防止了恐怖事件的發生,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防止恐怖事件發生,新加坡做對了什麼?
02. 新加坡,全民反恐
其實近20年來,新加坡發生過幾起實施未遂的恐怖襲擊:
2001年12月,新加坡警方瓦解了一個同「基地」組織有聯繫的極端組織;
2016年8月5日,印度尼西亞警方逮捕了6名計劃襲擊新加坡的伊斯蘭極端分子,這幾名年齡19歲至46歲的恐怖嫌犯在距離新加派南部20公里的峇淡島被抓獲。被逮捕的嫌犯計劃從峇淡島向新加坡賓海灣地區發射火箭彈。
而新加坡之所以可以在防止恐怖事件發生上取得成功,主要得益於其全民參與的防恐意識,嚴厲的防恐措施和精準的情報,以及同其他國家的合作。

新加坡國土面積較小、人口較少,要在反恐中常態投入大量專業人員顯然是困難的。為了確保整個國家的公共安全,廣泛發動民眾便成為新加坡反恐的最佳選擇。
全民防恐意識的加強在新加坡自2016年以來又迎來了一波高峰:新加坡政府官員利用內部研討和公開演講等各種形式講解反恐形勢,全面提升國民恐襲危機意識。
新加坡2017年的國慶慶典,成了反恐宣傳的好時機。2017年8月9日國慶慶典重頭戲之一的「精銳防衛表演」規模空前,不僅跨時長達25分鐘,是歷來最長的一次,還出動了歷來最多精銳裝備,旨在展現新加坡對抗各種威脅的決心和能力。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還推出「全國保家安民計劃」(SG Secure)。這是一項旨在全面提升社區居民警惕性、凝聚力和應變力的全國反恐運動。
根據該計劃,政府開展了多項反恐宣導和訓練,引導民眾增強居安思危、防恐反恐意識和應對恐怖襲擊的能力。
2017年10月17日至18日,新加坡舉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反恐演習,參與人員超過3200名,包括警察部隊、武裝部隊、民防部隊、移民與關卡局以及人民協會社區緊急應變小組等單位。

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些細節也可以反映出新加坡對於恐襲威脅時刻保持高度戒備。
平時幾步一個垃圾桶的新加坡,在地鐵站內幾乎沒有垃圾桶,這就是為了防止恐怖分子放置有危險性的物品;
新加坡地鐵車廂內,會不斷播放提醒乘客注意可疑包裹的通知,相信坐過新加坡地鐵的人都聽過這樣的提示:
「If you see any suspicious-looking person or article, please inform our staff or press the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button located at the side of the train doors.
如果您發現有任何行跡可疑的人物或任何遺留在車廂的可疑物品,請通知我們的職員或按車門旁邊的緊急聯絡鈕與我們通話。」

這裡就要提到新加坡全民反恐的另一方面:大範圍的反恐「情報網」。
地鐵上的提示就是提醒大家如果發現可疑物品或人物,要隨時反饋。此外,新加坡動員、要求計程車司機協助安全部門留意可疑乘客並及時舉報。進一步的安排是把公交車司機納入反恐網絡,為反恐再增「耳目」和編織更大的公共安全網絡。
對於被舉報的可疑物品,新加坡也絕不抱任何僥倖心理。
2017年4月,一名男子把一個行李箱放在新加坡後港地鐵站的月台上,然後離開,警方接獲報案後出動大批警員到場調查,並立即關閉地鐵站和疏散乘客。其實,這名男子只是出站買了一些物品。他返回時被抓,後獲保釋,兩個月後被判罰款1000新幣。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對此表示:
「有人會質疑我們是否反應過度,但若真是個炸彈,那提出的問題則會是我們為何沒那麼做。因此關閉地鐵站是正確的做法。」

在立法方面,新加坡出台了詳細的反恐怖主義法案。
早在2002年,新加坡就制訂出台了《恐怖主義(制止提供資助)法》,要求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恐怖主義提供任何資助,堅決打擊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犯罪。
切斷恐怖分子獲得資助的渠道,就從源頭上控制了恐怖主義的行動,能夠將恐怖行為扼殺在計劃醞釀階段,是預防恐怖主義的有效手段。
2017年,新加坡又通過了修正後的《公共秩序法》。根據這一法律,預計至少5000人參加的公開聚會或活動,以及至少1萬人參加的私人活動,須在活動前的至少28天通過網站通知警方,警方可指導活動主辦法進行查包,搜身、設置路障、派遣輔警等加強安全防範的措施。
而且早在2016年,新加坡警察部隊就成立了一支反恐緊急應對部隊,配備的是最好的武器和警員;新加坡還雇用了驍勇善戰的尼泊爾僱傭兵加入新加坡警察隊伍,這在全球也是獨一無二的。
一旦有人觸犯法律,新加坡絕不手軟!

反恐,從來不是一個國家的事。一直以來,新加坡與區域多個國家緊密合作對抗恐怖威脅,共同打造反恐「朋友圈」。
2017年7月,新加坡時任國防部長黃永宏到訪菲律賓了解菲南安全局勢,並與菲律賓防長德爾芬·洛倫扎納探討新加坡武裝部隊如何支持菲律賓打擊恐怖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