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新加披前總理李光耀逝世,這位在新加坡被視為「國父」一般存在的人物的生命落下了帷幕,而李光耀逝世的消息也在世界上引發了強烈的關注,聯合國秘書長發聲表示哀悼,並將李光耀稱為亞洲傳奇人物,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在李光耀執政新加坡的三十年時間裡,他憑藉著自己非凡的領導能力和政治才能使新加坡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島國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商業中心之一。
可就在全世界為李光耀的辭世而感到悲痛之際,李光耀第三代後人李繩武卻公開發表言論,直指「新加坡不再需要一個李氏領導人」,語言之犀利讓人瞠目結舌,而彼時的新加坡總理正是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李繩武的這番話毫無疑問是將李光耀家族的內訌攤開在了全世介面前。

盤根錯節的李氏家族
李氏家族在新加坡的影響力可謂無人能及,他們不僅在新加坡各個機構身居要職,甚至還掌握著新加坡當地的經濟大權。李光耀的妻子名為柯玉芝,兩人相識於萊佛士學院,作為名校高才生,柯玉芝在生活、事業上都給予了李光耀很大程度上的幫助,夫妻二人感情篤深。李光耀和妻子一生共孕育了2子一女,長子李顯龍出生於1952年,是新加坡現任總理,妻子何晶是政府控股的淡馬錫公司總裁和執行董事,女兒李瑋玲出生於1955年,是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的院長,唯一遺憾的是至今為止依舊處於單身狀態。
小兒子李顯揚出生於1957年,是新加坡電信公司的經營者,後又擔任新加坡民航局主席,其妻子林學芬則是環太平洋律師協會的前任主席。
而李氏家族的第三代繼承人雖不經常出現在媒體中,但無一例外也都是各行各業中的佼佼者,長子李顯龍共有3子1女,大兒子李毅鵬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還曾被李光耀讚譽是「最乖巧最討人喜愛的孫子」,二兒子李鴻毅曾獲得公共服務委員會海外優異獎學金。
小兒子李顯揚有3個兒子,長子李繩武是牛津大學的本科、碩士生以及史丹福大學的博士生,次子李桓武任職於一家投資公司,三子李韶武在服役。

家族恩怨初露端倪
眾所周知,越是盤根錯節的家族越容易有糾纏不清的恩怨糾葛,李光耀在世時,女兒李瑋玲和小兒子李顯揚就已經對李顯龍頗有微詞,只不過是礙於父親的威嚴不敢發作。而李光耀去世後,這樣的平衡一夕之間全部被打破,李繩武是李顯揚的兒子,他這次公開對李顯龍發難,毫無疑問就是李氏內訌的一個導火索。
事實上,李氏家族的內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我國香港的賭王家族,賭王家族的人物關係和李家相比更加複雜,大房和二房早已勢微,三房和四房明爭暗鬥,為分得更多的財產紛紛使盡渾身解數,畢竟他們置身於這樣一個大家族中,每走一步都像是如履薄冰,稍微踏錯一步便會滿盤皆輸,當然也會比旁人來的更加謹慎。

內訌背後的「真相」
拋開李氏家族本身的恩怨不談,李氏家族此次內訌也折射出了許多新加坡當局奇異的信息,如果僅僅把目光放在李繩武聲稱「新加坡不該再有一個李氏領導人」這一事件本身也並非全無道理。
新加坡自建國以來,兩任總統全部出自李家,毫不誇張的說,若繼續按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新加坡甚至有可能成為李氏家族的「家天下」,而在李顯龍治理新加坡的這十幾年裡,他手中握有的權力和李光耀相比甚至還要更甚一籌。
這也就導致了雖新加坡多年來一直標榜是民主體制,但實質上一直是李氏家族掌控下的「一黨體系」,在執政上,李氏家族是說一不二的領袖,其內閣成員大多數也都是李氏家族曾經的舊下屬,直到現在,這些人仍為李顯龍馬首是瞻。
且除了李氏家族以外,其他人想要執政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此現狀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不符合外表所言的「民主」的。
且在李氏家族治理新加坡的這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因其大多都潔身自好,已經收穫了新加坡人民深深的信任,甚至已經開始隱隱希望總理位置繼續由李家有能力的人接替。

上世紀60年代,新加坡出現了些許反對李氏家族接替總理位置的聲音,但這些聲音很快就被平息了下去,甚至都沒有來得及掀起大的風波便已經銷聲匿跡了。
可雖在李光耀家族的治理下,新加坡的經濟和政治等方面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這種體制存在的弊端卻始終無法消除,倘若有朝一日弊端顯現,新加坡的未來會被引向何處就會變得未可知。
而李顯龍顯然也默認了家族內繼承總理位置,2010年,李顯龍在接受訪談時就已經表示「執政者可以確保家人接班」,直言未來會把位置傳給自己的兒子,彼時他的兒子僅僅只有20歲。
這樣的政治體系又不免讓人想起歷史上的德意志帝國,它雖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但德魯士卻在政體之下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規定總統之位世襲,李顯龍如此濫用權力和普魯士的做法並無二致,也不得不讓人開始擔心新加坡的未來到底該何去何從。

因此,李繩武此次針對李顯龍發表「新加坡不該再有一位李氏領導人」的言論,更多的還是為新加坡的未來考慮,也代表了許多民眾不敢言說的內心。正所謂「盛世諫言,衰世慎言,末世假言,危世借言」,作為馬六甲海域極為關鍵的要衝,新加坡局勢的一舉一動更是備受世界各國的關注。
尤其是在現如今世界關係越來越緊密的今天,各國之間關係複雜多變,很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從這個角度來講,李繩武對新加坡的未來的政壇局勢提出的不一樣的看法,對其他國家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文/古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