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是因為物價變高、人們的荷包縮小,還是有別的因素?
李顯龍總理在今年的國慶群眾大會上發表的華語演講,著重在生活費上漲這個政治敏感課題,也試圖緩解大家對水電費上漲的焦慮。

李總理認為大家感覺生活費高,有四大原因:
原因1 年輕家庭擔心住房和教育開銷

原因2 夾心層生活壓力也大
所謂的夾心層,指的是上有年長父母,並且育有年幼孩童的新加坡人。
因為人口老化,這樣的家庭會變多。

原因3 通貨膨脹 荷包「縮水」
李總理認為,物價上漲的平均幅度「不算太高」,人民的薪水整體也增長了,但他也明白,不是每個人的收入都增加,有一些人會因為經濟轉型,擔心工作不保,有的甚至失業。對這些人來說,東西一起價,他們就會感覺錢包縮水。
談及物價上漲,總理重點解釋水費、電費的調漲。
例如,近來水費增加,李總理將之歸於兩大原因:
生產自來水的費用顯著增加
需要投入大筆資金,建造新生水廠和海水淡化廠

另外,許多人都覺得現在的電費比十年前貴。
總理指出,這其實是錯覺,並援引數據證明:2008年第三季電費是25.07,稍微超過2角5分;現在的電費是23.65,低過2角4分。

李總理也進一步解釋政府為什麼不固定電費,提供全面津貼:
新加坡不是產油國,全面津貼費用太大
全面津貼更多幫助有錢的家庭,不是幫助低收入家庭的最好辦法
原因4 生活方式改變

生活壓力變大,有時候也跟個人抉擇有關。
李總理提出手機和奶粉等物品,進一步說明當年的奢侈品如何變成必需品。
例如,以前大部分家庭都輪流使用一台電話,月費便宜,大約8元左右,現在大家則都需要上網的智慧型手機。
奶粉方面,李總理說,當年他那一代人都不用喝高檔奶粉,也能照樣長高、長大,現在的家長也必須改變「貴奶粉」就是「好奶粉」的觀念。

今年的國慶慶典上,一位88歲的紅頭巾婆婆胡潤心在影片中說了一句「有飯吃飯,有粥吃粥」,也讓李總理印象深刻。
這是他給予國人的提醒,希望大家在追求高素質生活的同時,也能有惜福知足的人生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