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局除了噴霧殺蟲,還豎起「網牆」,阻止飛蟲飛向馬路對面組屋。
(新加坡2日訊)班丹蓄水池飛蟲漫天,居民出行和住家都受干擾!數以萬計的小飛蟲,從蓄水池池邊竄出,飛越馬路,直搗附近組屋居民住家。 跑步人士申訴飛蟲飛進眼睛,擔心把飛蟲吸進肺;居民有窗不敢開,否則晚餐吃一半,飯菜粘飛蟲。
《聯合晚報》接獲讀者通報,指班丹蓄水池近日被成千上萬的蠓蟲(midges,學名為Chironomide)「侵略」,在蓄水池池邊處處可見大片蟲子飛舞,甚至還飛到旁邊的馬路和附近的組屋區,影響居民生活。
記者前天(7月31日)傍晚走訪班丹蓄水池,只見池邊石頭及草叢間,藏著無數隻蠓蟲,它們的體積不大,但是數目驚人,而且成群飛竄,路過的人躲也躲不開。
一名正在跑步的公眾肖恩(47歲,技師)就為了避開蠓蟲,儘量遠離池邊。他受訪時說,自上個月起,蠓蟲的數量開始暴增,近幾個星期愈發嚴重。
「它們雖然不蜇人,但是風一吹就飛進人的眼睛,好幾次跑步都遭殃,眼睛疼得不行,我也擔心會把蟲子吸進肺里。」
肖恩說,由於風是由蓄水池吹往組屋區方向,因此在路旁等巴士的公眾也會被「吹來」的蠓蟲干擾。
「經常可以看到等巴士的人在躲躲閃閃,有些正在過馬路的人也突然停下揮手趕蟲子,挺危險的。」
住在蓄水池對面第31座組屋的楊先生(32歲,司機)說,這一帶的居民都習慣在夜裡緊閉門窗,以免蠓蟲飛進家中。「有一次忘了關窗,結果吃飯的時候就有蟲子掉進我的飯里,很不衛生。」
當局築牆擋蟲
居民投訴不斷,環境局在蓄水池邊豎起「網牆」,阻止飛蟲飛向馬路對面組屋。環境局自7月29日至8月4日,一連七天每天兩次到場噴霧殺蟲。
記者走訪現場,發現蓄水池池邊有兩處裝置了由20多片巨網組成的「網牆」,阻止蠓蟲飛到對面的組屋。
住在第30座組屋的李雲基(70歲)說,組屋五六樓以下的住戶都被「蠓患」困擾,出動殺蟲劑也於事無補。「白天蟲子就在走廊飛來飛去,晚上家裡一開燈便會把它們引進來,第二天就遍地蟲屍。」
環境局在蓄水池池邊張貼告示,通知公眾當局於7月29日至8月4日之間,每天兩次到場噴霧殺蟲。
記者現場所見,在晚上7時左右,約10名環境局人員在蓄水池的四個站點噴灑殺蟲噴霧,包括對面組屋的水溝和草叢。

肆虐的飛蟲學名為「蠓」,喜歡在蓄水池岸的水面及泥灘中產卵
最近是產卵高峰期
肆虐的飛蟲學名為「蠓」,喜歡在蓄水池岸的水面及泥灘中產卵,幼蟲兩三星期成熟。最近大量繁殖,與炎熱的氣候不無關係。
Q-Vector害蟲管理公司老闆吳世文(46歲)受訪時說,蠓蟲通常在6月份前後大量產卵,並在三個星期內長成飛蟲,但是壽命不長,不足一星期就死亡。
他說,蠓蟲喜歡在平靜、水深及溫度較低的池面產卵,因此蓄水池就成了他們繁殖的溫床,尤其是天氣炎熱及下雨天,更是產卵的高峰期。
吳世文告訴記者,新加坡目前有57種蠓蟲,出現在蓄水池邊的是其中一種無害的蟲子。
「蠓蟲體型和蚊子一樣,但是沒有尖刺的口器,也不會傳播疾病,民眾不需擔心被叮咬。」
吳世文說,蠓蟲在早上及傍晚時分最活躍,晚上則會被燈光吸引,他建議住在蓄水池附近的居民夜晚時分儘量少開燈或是拉上窗簾及關上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