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立公司同比增加2.14%,註冊新加坡公司正當時

2021年01月10日   •   7182次閱讀

《聯合早報》近日報道:儘管新加坡經濟出現歷來最嚴重萎縮,市場原本預料新加坡會出現的倒閉潮不僅沒發生,公司倒閉的數量不增反減,新成立的公司甚至比去年更多。

新加坡新成立公司同比增加2.14%

2020上半年,新加坡為了遏制冠病疫情而實施了將近兩個月的阻斷措施。由於大部分商家都無法如常營運,生意受到嚴重衝擊,引起一些市場人士擔心本地將出現倒閉潮。

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的數據卻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終止營業的商業實體(cessation of business entities)一共3萬9090家,不僅比去年同期的4萬3685家,減少了10.52%,還創下三年來最低。

與此同時,成立的商業實體(formation of business entities)有5萬8075家,同比增加了2.14%。

換言之,經濟儘管不景氣,新加坡商家未減少反而增加。原本預料2020年下半年可能出現倒閉潮的聯昌銀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表示,這樣的數據令人驚喜。

宋生文認為,這證明在冠病疫情暴發之後,新加坡政府採取的許多財政和貨幣政策是有效的。「這些政策協助現有的商家得以生存,新的商家有能力掌握許多新的機會,例如因為科技或數碼化而帶來的商機。」

至於是否擔心這些措施可能造成許多原本不具競爭力的公司苟延殘喘,形成所謂的「殭屍企業」,宋生文說:「這些措施將隨著新加坡經濟從疫情中復甦而逐漸結束,『殭屍企業』應該也會減少。若這些措施最終能為大部分商家保留員工和協助維持生計,我們可以容忍一些『殭屍企業』的存在。」

製造批發零售和餐飲業出現最多新商家

不過,新增商家比倒閉更多的情況並未出現在各個行業,主要以製造、批發零售以及餐飲業居多。

由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和國際資訊集團益百利(Experian)不久前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反映新加坡中小企業對未來六個月商業展望的「SBF-Experian中小企業指數」(SME Index),由之前的歷史低點46.3上升至48.2。商家對今年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展望雖然依舊悲觀,但已有所改善。

調查指出,商家對未來六個月的營收、盈利、招聘、產能利用率,以及取得融資的展望都比之前更好。

工商總會執行總裁何鳴傑認為,新加坡步入解封第三階段,加上冠病疫苗面世,對商家而言都是好消息。

不過,他提醒中小企業留意財務管理,「因為收入來源仍然面臨挑戰,而政府的支持預計將逐步減少。」

註冊新加坡公司的優勢

1、打造國際品牌,提高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優勢:逐漸建立和打造企業的國際品牌和國際商標,保護智慧財產權,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生命力。

2、享受新加坡低稅率(新加坡0%-17%),同時可實現國際合法規劃稅務(用於操作離岸業務):在新加坡當地運營業務,享受0%-17%的所得稅。用新加坡公司操作離岸業務(如新加坡以外的國家或地區開展業務,在新加坡可享受免交所得稅),從而實現國際合法規劃稅務。因此新加坡公司既可用於新加坡本地業務運營,也可用於操作離岸業務。

3、實現資產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和增值:新加坡併購國內企業,或在中國設立中外資合資、合作或獨資企業,或設立代表處,實現資產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和增值。

4、企業業務轉型,內貿變外貿,來料加工變生產出口與貿易一體,獲更多關稅利益:輕鬆實現出口退稅和進口加工保稅,使企業利益最大化。

5、更易獲國際資本支持機會,融資投資更便利:新加坡政府支持新加坡企業「走出去」並在財政和稅收上給予支持,此外,新加坡的金融或投資機構也積極支持企業,新加坡公司更易獲得國際融資、擔保等便利。

6、企業家獲移民定居機會,獲個人和家庭增值:新加坡本地有實際業務運營和納稅,企業家還可獲家庭移居新加坡機會,進而獲得綠卡成功移民,實現企業、個人和家庭增值。

BBC將新加坡評為疫情過後五大經濟最快復甦國家,位列第二。著名商業雜誌CEO WORLD,也刊登了《關於2020年全球最佳的投資或經商國家》的最新調查結果,新加坡拔得頭籌!

這些都與新加坡一向以來穩固的基礎設施、清廉的政府體系、以及平穩的政治走向、包容友好的外資政策息息相關。

而這樣的新加坡不曾改變,還將以同樣的「國設」繼續發展下去。幾年後、幾十年後,都以一種Steady的風貌呈現在:來自全球的,希望財富保值、開拓市場的商人年前——避險天堂,國門打開,歡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