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馬國客工選擇繼續留在新加坡,獨自過上疫情下非一般的農曆新年。(聯合早報)
作者 鄭智浩
「答應你們,下次過節一定回家團聚。」
每逢佳節倍思親。相信這是許多馬國遊子的心聲。
一場疫情,牢牢鎖住了新馬往來互通的大門,許多家庭被迫兩地居住,雖然只隔了一道長堤,許多還是回不了家。每年春節前夕出現的回鄉人潮,今年就看不到了。
自去年3月馬國封關開始,不少人已超過10個月無法回鄉。
對他們來說,殷切期盼回鄉過節的念想,從未停止。然而,馬國持續嚴峻的疫情,以及這幾個月節節攀升的確診人數,都意味著這頓團圓飯趕不及了。
與其冒著染疫風險及花上高昂隔離費用,不少馬國客工選擇繼續留在新加坡,獨自在新加坡過上非一般的農曆新年。

(海峽時報)
馬國疫情不樂觀,往返新馬費用太高
一些馬國客工告訴《海峽時報》,馬國冠病確診人數不斷走高,以及新加坡高昂的隔離費用,是讓他們望而卻步,選擇逗留本地過新年的關鍵因素。
蔡小姐(27歲,銷售和營銷主管)表示:
「我的父母一致認同我不回家過年的決定。風險實在太高了。馬國每天都有那麼多確診病例,我有很大幾率會受感染。馬國和新加坡的隔離費用加總起來,是我的月薪兩倍之多。我的父母也不希望我花那麼多錢。」
自去年3月18日馬國實行行動管制令鎖國以來,蔡小姐就與父母分隔兩地。
「我非常想念我的父母。(來臨新年)
我們應該會視訊聊天,一起吃年夜飯。」

本地任職銷售和營銷主管的27歲蔡小姐(Jade Chua)。(海峽時報)
來自馬國的一位美甲師(譯音,32歲)說,她的妹妹計劃趁著佳節期間打工賺錢。
「我們在這裡(新加坡)也沒什麼事情可做。我妹妹說,那不如繼續在工廠工作,在農曆新年工作還能獲得雙薪補貼。」
馬國籍林先生(27歲,電子產品店銷售員)表示,來臨的農曆新年,自己不會放假,會在一家餐館兼職當服務生。
在新大馬人協會主席阿魯姆甘(Aarathi Arumugam)指出,他們組織了新春晚宴,讓那些無法歸國與家人共度春節的馬國客工和學生,有一個溫馨歡騰的新春佳節。
協會目前也在籌措資金,持續提供食物給400名受疫情衝擊的馬國低收入客工。
短期內兩國人民不大可能恢復往來
從1月14日起,馬國單日新增確診數就沒少過3000宗,(23日)更寫下單日最高確診記錄,達4275宗,目前已累計18萬6845宗病例。
新馬兩國封關之前,每日約有30萬人往返新柔長堤,包括約10萬名每日通車來回,住在柔佛新山的馬國越堤族。
本地疫情趨緩後,新馬兩地宣布8月17日施行互惠綠色通道(RGL)和周期性通勤安排(PCA),有條件地打開兩國之門。獲准入境的馬國客工須履行14天居家通知,並接受冠病拭子檢測,檢測結果呈陰性即可開工。
但這並非適用於每個馬國客工,因為除了須向公司請長假,更要擔負高昂費用。
據悉,冠病拭子檢測及14天的居家隔離費用,可達2125新元。

新馬兩國封關之前,每日約有30萬人往返新柔長堤。(聯合早報)
筆者的馬國友人計劃邀請三五好友,在除夕夜圍爐吃火鍋,一解思想之愁。有的打算上飯館,酒足飯飽一頓,來犒勞一年的辛勞。有的則選擇到朋友家竄門子......
然而,這都無法取代一家合樂的幸福感,以及與久違親友敘舊閒聊的喜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