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工資,新加坡可以比國內少交多少稅呢

2020年09月03日   •   2萬次閱讀

相信大家前一陣都被中國全球徵稅的新聞刷屏了,其實早在2020年1月份國家稅務總局就已經出台了相關文件。因為這個新聞,越來越多的人會關心國內和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的區別。最近也有不少打算來新加坡工作的朋友諮詢:新加坡的個稅體系是怎樣的呢?是否有傳說中的那麼低?同樣的收入在新加坡可以比國內少交多少稅呢?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兩國的個稅政策~

1. 中國個稅

在中國,應納稅所得額為納稅人的年收入減去60000元及專項扣除後的餘額,依照如下個人所得稅稅率表計算應繳納的稅款。

中國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

其中,專項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

我們將舉例進行說明,小明的月薪為10000元,每月五險一金2000元,無專項附加扣除。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

10000*12 - 5000*12 - 2000*12 = 36000

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為:

36000*3% = 1080元

這就是小明一年需要交的稅款,不過實際情況中,小明是按月進行交付的。

2. 新加坡個稅

新加坡也是實行累進稅率制。與中國不同的是,新加坡是每年交一次稅,在每年的3月份對去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收入進行課稅。每年的總收入減去減扣項目後得到就是應納稅所得額(Taxable Income),應納稅所得額將按照以下稅率表進行納稅。

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其中減扣項目主要為公積金抵稅、人壽保險抵稅、配偶抵稅、子女抵稅和父母抵稅。

我們將舉例進行說明,小紅的月薪為5000新幣,全年自己交的公積金共為5000新幣。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

5000*12 - 5000 = 55000新幣

如上文的稅率表所示,這50000新幣將分為兩部分:

1)前40000新幣總共交稅550新幣

2)剩下的15000新幣對應稅率為7%,即1050新幣

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為:

550 + 1050 = 1600新幣

3. 兩國對比

稅率

兩國都是實行累進稅率制,收入越高,交稅越多。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中國最高的徵稅比例為45%,而新加坡僅僅為22%。

下面我們將對比一下,在同等收入下,個人在兩國交稅的差別到底會有多大。為了方便對比,在下面的圖表中我們都以人民幣作為單位,匯率按照1新幣=5人民幣來進行計算。

我們可以發現,同等收入下在中國交稅會比新加坡高出一倍以上。對於北上廣深的優秀人才而言,其實可以輕鬆拿到和新加坡差不多的收入,但卻要多交不少稅。

交稅方式

中國是每月交稅,直接從當月的工資扣除。

新加坡則是按年交稅,每年的收入在第二年的3月份進行交稅。同時,在新加坡交稅可以選擇免息分期付款(一年12期),從第二年的8月份開始每月從綁定的銀行帳戶扣除應納稅款的1/12。這就意味著,今年1月的收入,其實從明年的8月才開始交稅,相當於延後了20個月交稅。

個稅減扣項目

相對於中國,新加坡的個稅減扣項目會更多一些,例如無收入的配偶、每一個出生的子女、殘障兄弟姐妹都可以減免相應的數額。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新加坡購買人壽保險也是可以抵稅的,可以看得出來政府其實鼓勵每一個人都為自己配置人壽方面的保障。

4. 總結

新加坡的個稅比例比中國低,同樣100萬人民幣的收入,在新加坡可以少交約13萬人民幣的稅,同時個稅最多可以延後20個月再進行繳納。而近年來國內巨頭紛紛在新加坡設立總部,例如螞蟻金服、位元組跳動、騰訊、華為等,越來越多的國內的人才也會考慮來新加坡發展自己的事業,追求更好的Work-Life-Balance的同時,還能享受更低的稅率。

新加坡作為全球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以其各方面的優勢吸引了全球的人才來到新加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