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海峽時報)
作者 宣萱
最近和鄰居聊天,他正在考慮不再續新電信電纜的合約,原因是家裡已經沒有人在看電視。
這名鄰居說,家中老小,天天都用手機或iPad各自刷劇、看YouTube或者訪問不同的社交媒體。
最近我也和家人一起出國旅行,短短四天,我們在酒店房裡也只開過一次電視。
以前出國,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酒店房間看電視,特別是看當地的廣告,因為每個國家的廣告都各具當地文化特色,笑點和亮點都不一樣,特別好看。

酒店式家居設計概念在新加坡一度很盛行,圖為歐式時尚客廳里的一面大鏡牆,可作為60英寸電視機的螢幕。(聯合晚報)
這些年,科技的進步帶來了不少好處,當然也有不少壞處,畢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正逐漸被科技取代。
回想上世紀70年代,一開始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電視,那時候誰家裡買了電視機,哇,那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想當年,傍晚時分,老老少少都去聯絡所看電視,小小一個電視機就懸掛在一個有門有鎖的高架子上,看得脖子都累。但當時大家就是看得很高興,一起看節目,一起笑。
到了晚上10點半電視一關,多數家長就領著孩子回家睡覺,有些年輕人還會相邀去吃夜宵。

1974年,民眾聚集在金聲聯絡所戶外看電視。那一年,新加坡的所有民眾聯絡所取消了晚上10點半就關電視省電的做法,允許民眾一直看電視看到午夜時分。(海峽時報)
80年代,彩色電視機登場,家家戶戶開始有自己的電視機,去聯絡所看電視的人開始減少。
90年代初,開始有了電纜電視,可以看到其他國家的電視節目。港劇和美劇當時很是盛行。

上世紀90年代末,許多家庭都安裝了SCV的電纜電視機頂盒。(海峽時報)
那個時候,一家人會為要看不同節目而吵架。有些經濟能力好的家庭就會多買一架電視機,一個放在客廳,一個在房間。不管怎樣,一家人還是會抽時間一起看電視。
千禧年之後進入網際網路快速飛躍的時代,大家開始上網,很多人下載電視劇,電影,開始脫離電視,將焦點轉向電腦以及後來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

2005年6月,電信業者第一通(M1)的用戶每個月可以通過3G網絡在手機線上觀看30個時長3分鐘的電視節目。(聯合早報)
電視機製造商為了與時俱進,除了電視螢幕從29英寸增至60英寸甚至更大,網絡電視也來湊一腳、分一杯羹。最近甚至聽說,已經不再流行電視機了,大家都喜歡買投影機,螢幕大又不占位置。
傳統的電視機究竟還有多長的「生命線」?會不會很快也像家中的有線電話機那樣被取代?蟻粉誰家現在還有在用座機?
我們的下一代,還會有機會和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嗎?

如今一家人無論是在家或者外出,人手一機,各看各的。(海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