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有人路過新加坡牛車水的時候發現,某家國際物流門前正在大排長龍!

圖源:聯合早報
排隊的人清一色亞洲面孔。
前天據知情人透露,他們都是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中國人。

每人手提一個白色袋子,都是從新加坡藥房裡買來要寄回國的退燒藥/喉糖等等。
他們從新加坡買藥寄回中國 本地網友熱議!
從前是在國內的家人,擔心生活在新加坡的親友孩子要跟病毒共存怎麼辦。
現在角色互換了。
跟2021年下半年就開始適應新冠的新加坡不同,中國小夥伴處在適應的首階段——
困惑,慌張,擔心自己,擔心家人,面對新冠作何準備,感染後身體症狀怎麼解決,吃什麼藥,怎麼吃,備多少藥才夠等等。
這些問號跟情緒還沒解決。就有人推波助瀾,個別地方出現了這些情況↓









類似消息頻頻出現,在新加坡工作或留學的中國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擔心家裡沒藥,做人子女的就算不在親人身邊也想盡一份力。
於是很多人到藥房買退燒藥。尤其是近期有回國計劃,或者在新加坡轉機要回國的人。
各種牌子的感冒藥,其中尤其是班納杜最為搶手。↓



另外在新加坡短期內沒法回國的人,也在各大社交媒體網站上互相支招。

記住現在如果沒有病歷證明就不要寄了,藥品屬於管制物品,需要向海關提供證明並申報。如果這些資料都有的情況下,可以在順豐小程序下單,填寫國際寄國際,然後就按照指示操作。最好收件人就是病人,這樣審查比較容易通過哦✅要記得保留小票,需要向上門收件的順豐小哥證明藥品是正規購買渠道來的。液體和粉末狀藥品不能寄!
*本文內容分享來自小紅書@奕菲Jasmine

現在在新加坡,singpost可以寄抗原檢測儀ART。其他物流只可寄藥。以下是相關注意事項:
1. 每個包裹盒最多可以寄8盒藥品。藥片或者液體口服藥都可以寄,而且可以混合在一個包裹。一個獨立包裝算一盒。
2. 新加坡醫生開的處方藥不可以寄
3. 兒童布洛芬退燒藥,即使是Gurdians/wastons買的,不是醫生開的也不可以寄
4. 其他物流預計2周到。
5. 郵寄需要資料:國內收件人地址,手機,以及身份證正反面照片

Singpost寄抗原:可以去Singpost官網,然後點擊Send/Receive可以查看價格,ART是國際Registed package
目前聽說榜鵝和淡濱尼已經買不到藥了,可是我今天早上還買到了。也有網友分享「Guardian買的兒童布洛芬液體可以的,在金文泰寄的。」
*本文內容分享來自小紅書@舒薔軒

周四(15日)剛從新加坡郵局寄藥品回天津, 兩個這樣的小箱子一共42新幣,正常情況下10左右可以送達,但由於疫情的影響,工作人員說要做好一個月才能收到貨的準備。而且還要經常上網查進度,過關時要收稅。

具體怎麼交,要交多少,我們現在也不知道。只能過兩天等通知。供大家參考。
*本文內容分享來自小紅書@藍月
把新加坡的藥品寄回中國這一情況,也引起了本地網友的注意。

大家有什麼反應呢? 新加坡網友熱議!歷史重演......
對於買藥寄回家這事,很多本地網友表示能理解。
如今國內正在經歷的不過是必經之路。心繫家人買藥支援並無錯,只要新加坡物資足夠就行。

而且這樣的場景也不是頭一回發生了。↓


如果從過來人的經驗來說(新加坡很多人都感染過),多數網友持有這兩種看法:
1)不必緊張買藥
2)以中國的生產能力,藥品物資不會缺



疫情下先是口罩,後有退燒藥。
一波一波,也勾起了早期下南洋定居新加坡的華人,幾十年前的記憶。

還有網友說在牛車水附近,還看到有人在銀行門口排隊。言下之意,有可能出現了在新中國人忙著給家裡匯錢的現象。(僅為網友推測)

綜上所述,對於中國人在新買藥寄回國,新加坡網友們反應挺淡定。
不過還是希望大家理性買藥。
事實上,近期在很多國家跟地區都出現了類似新加坡這種買藥潮。
香港、澳門、澳洲退燒藥太搶手
藥房緊急限購!
幾乎可以說有中國人/華人的地方,多多少少都出現了買藥熱。
中國香港,當地藥房的感冒藥如「班納杜」、「幸福傷風素」短缺。不少藥房無奈之下只能發布限購令↓

中國澳門,一開始是抗原檢測儀、連花清瘟缺貨。現在一般的感冒退燒藥也都一度斷貨。 澳門當地藥監局已指示藥房採取限購措施。
澳大利亞最大的華人社區博士山,知情人透露幾家藥店的班納杜已經賣光。有買到藥的華人曬照。
全英文的藥品上,特地用中文寫服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