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4月14日報道:在全球經濟疲軟陰影籠罩下,企業重組、營運成本增加和利率高企不下,讓受僱員工對職業前景感到擔憂。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48%的雇員擔憂失業,有超過四成的受訪者預計,他們無法在法定退休年齡,即63歲時退休,不得不繼續工作賺取生活費。
去年10月,人力資源公司任仕達(Randstad)在全球34個市場開展大規模工作趨勢觀察(Workmonitor),在近3萬5000名受訪者中,有1000人來自新加坡,他們的年齡介於18歲至67歲。調查旨在了解勞動隊伍對就業市場的看法和展望。參與調查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日本和馬來西亞。

超過三分之一受訪者 因薪水低選擇辭職
儘管擔憂失業,新加坡雇員仍會積極尋找更好的工作,但在決定是否更換工作時持謹慎態度。61%的受訪者表明,如果新公司沒有承諾提供正職或長期合約,他們不會考慮加入。如果新工作沒有顯著加薪,64%的受訪者不會跳槽。關於職位保障和加薪,馬來西亞的受訪者與新加坡人持類似看法。
任仕達在4月12日(星期三)公布2023年新加坡工作趨勢觀察結果。調查顯示,儘管很多人擔憂經濟前景和職業保障,但仍有超過三分之一受訪者因薪水低選擇辭職。相比馬來西亞(38%),因低薪而辭職的新加坡受訪者比率處於中等水平。
有近三成的新加坡受訪者正考慮辭職,準備找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以應付日漸上漲的生活費。
任仕達亞太區中高端人才招聘董事總經理佳雅·戴絲(Jaya Dass)指出,那些提供具有競爭力薪水、發揮員工技能、經驗和發展潛能的公司,能夠脫穎而出,吸引更多人才。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倡導與政策部執行總監徐嘉禧在受訪時說,新冠疫情後,企業開始轉型和重組業務以提高競爭力。某些行業的公司開始裁員,但也有公司在積極招人。
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個人財務狀況是他們無法早點退休的主要原因。42%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無法在63歲時退休。約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將延遲退休計劃,以賺錢支付生活費。
新加坡理工大學商業、傳播及設計學院院長何耀基教授在受訪時說,了解年屆退休年齡者繼續工作的原因很重要,有些人是退休金不足或擔憂失去每月固定收入,也有些人沒想過退休後要做什麼,決定繼續工作。
他認為,工作趨勢觀察提供了廣泛的指標,有更多細節問題值得探討,如不同行業的就業不平衡,就業保障因雇員的年齡而有所不同。因技能過時、年齡大的失業者,可能難於重返職場,陷入結構性失業困境。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