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病毒共存」太難啦!其他國家如何共存?疫情控制如何?
隨著新加坡每日確診病例的激增,有公共衛生專家近期提議,新加坡應該停止為無症狀者進行檢測,減少確診病例。
新加坡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在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指出,新加坡已經沒有要求無症狀但抗原快速檢測結果呈陽的公眾進行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進行確認,而是要求他們負起社會責任,自我隔離,留意是否出現症狀。
這些人應該在三天之後再做一次自助檢測,只要結果呈陰就可以恢復日常活動,否則就應該繼續自我隔離。
麥錫威指出,在一些必須更為謹慎的環境工作的人士必須接受聚合酶鏈反應檢測進行確認,這是為了保護他們會接觸到的弱勢群體。

(圖:來源自網絡)
此外,有些當地居民認為新加坡應該進入封鎖狀態,減少確診人數,有些則認為既然要「與冠病共存」,病例激增在預料之內;黃循財對兩派說法作出回應。
財政部長黃循財在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籲請希望新加坡再次進入封鎖狀態的民眾不要對每日新增病例的數字感到過於擔心。
「我們關注的已不再是這些數字,因為我們的疫苗接種率高,焦點應該集中在重症病例身上,並且確保新加坡的醫療體系有能力照料他們。」
至於支持繼續開放,與冠病共存的那一派,黃循財則籲請他們耐心等待。
「我們的解封策略未改變。但這是新加坡首次面臨這麼大一波疫情,而這一波疫情正對我們的醫療體系造成巨大壓力。因此我們需要改變一些程序,這些都需要時間。」
黃循財指出,沒有一波疫情會是永無止境的,但高峰會是多少起病例目前仍然難說,有的專家說是5000起左右,有的則說可能達到1萬起左右。
但他也警告,這一波疫情也不會是新加坡的最後一波疫情,需要做好心理準備,未來還會有數波疫情。
他指出,歐洲許多國家去年面對好幾波疫情,但那時候他們未為民眾接種疫苗,因此面對較高的死亡率。「但是,新加坡是在疫苗接種率高的情況下應對這一波疫情,因此大部分民眾患重症的風險較低,而新加坡的死亡率也將比歐洲國家來得低。」
他說,最終,新加坡將達到高接種率和高群體免疫,到時,或許在數月後,我們能和歐洲國家的情況相似,疫情穩定並不再出現新一波疫情後,有信心地解封。

(圖:來源自網絡)
那麼其他國家如何與病毒共存呢?
丹麥
丹麥在9月10日全面解除冠病防疫限制,成為歐盟首例。人們不僅不需要再戴口罩,進出所有場所也不需要出示疫苗護照。
截至9月30日,人口約580萬的丹麥共有75%人口完成疫苗接種。
隨著防疫限制解除,加上大部分人口已接種疫苗,丹麥已經在上個月13日減少快速檢測量,從過去的每日20萬次減少至10萬次。到了本月9日,當地所有快速檢測中心也將關閉。
丹麥目前沒有在市面上售賣快速檢測儀,供民眾自行檢測;民眾必須到檢測中心進行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或到私人診所進行快速抗原檢測,才能測出是否受感染。
根據丹麥的衛生部官網,當局建議快速抗原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民眾通知當地衛生部,安排進行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確診病例可以在家中自我隔離,直到連續48小時沒有出現症狀為止。至於沒有出現症狀的病例,則可在七天後結束自我隔離。此外,確診病例也必須通知密切接觸者他們確診的消息,好讓密切接觸者可以進行檢測。

(圖:來源自網絡)
泰國
泰國的單日新增病例在6月中開始攀升,導致當地的醫療體系和檢測中心不勝負荷。《路透社》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泰國只有23%人口完成疫苗接種。
為了緩解壓力,泰國從7月中起在市面上銷售快速檢測儀,讓民眾在家自行檢測,並讓無症狀或輕症患者進行14天居家康復。症狀較嚴重的病例則需要在社區隔離設施隔離14天或被安排住院。
隨著泰國的新增病例從8月中起開始下降,當地也逐漸開始解封。

(圖:來源自網絡)
韓國
儘管新增病例不斷攀升,韓國已決定從下個月開始,逐步過渡到「與冠病共存」的防疫機制,分階段恢復生活秩序。
韓國今年5月推出抗原快速檢測儀,供民眾自行檢測,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公眾必須進行聚合酶鏈反應檢測。
韓國的新增病例從7月開始攀升,當地調查人員告訴媒體,民眾的自行檢測結果呈假陰性,或許是造成病例劇增的原因。
目前,韓國沒有提供居家康復計劃,仍採取十分嚴謹的隔離措施。根據韓國的衛生部官網,如果疑似病例的檢測結果呈陰性,仍需強制自行隔離14天。症狀較輕或無症狀的確診病例將被安排住進位於住宅區的治療中心接受觀察。症狀較嚴重的確診病例則將被安排住院接受治療。
韓國政府正在不斷提高疫苗接種率,希望阻斷未接種人群的感染,做好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為11月防疫轉型創造良好條件。
當局計劃在本月底,為80%的成人接種疫苗。截至9月30日,已有50%人口完成疫苗接種。

(圖:來源自網絡)
以色列
作為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以色列早在今年2月就開始放寬封鎖措施,踏出了回歸正常生活的第一步。截至9月底,以色列61%的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種。
根據以色列衛生部的官網,冠病康復者和持有疫苗接種證書的人與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後,如果沒有出現症狀,無需進行檢測或隔離。
但是,為了確保他們的健康,當局仍建議他們在和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後,進行聚合酶鏈反應檢測。
今年6月,以色列單日新增病例滑落到20起以下,當地政府開始放寬防疫措施,但隨著單日新增病例回升破百,當地政府在7月份再次收緊措施。
當地也在8月份設立120個快速檢測中心,為未接種疫苗者以及冠病康復者進行檢測,讓他們獲取綠色通行證,以進入某些室內場所。

(圖:來源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