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總理後第三次訪粵,李顯龍與廣東有這些特殊情緣
根據3月27日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發布的消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結合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另據新加坡總理公署3月26日對外發布的聲明,李顯龍一行將於3月27日至4月1日對中國進行為期6天的訪問,訪華期間將訪問廣東省廣州市、海南博鰲以及北京市。
作為全國兩會閉幕、新一屆中央政府成立後首批到訪的外國政府首腦之一,李顯龍的中國之行備受各方關注。
這也是李顯龍就任新加坡總理以來第三次訪粵,2014 年他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曾表示,「每一次來廣東,都能看到新變化。」巧合的是,在 2014 年和這次訪華中,李顯龍一行的首站都是廣東。
為何多次選擇來粵訪問,這背後,反映出李顯龍與廣東深厚的情緣。
時隔9年再訪廣東
改革開放以來,中新各領域各層次交往十分頻密,李顯龍曾多次訪華,而廣東也經常會列進他的訪華行程中。
早在1991年,李顯龍就曾來到廣東考察訪問。
就任新加坡總理後,李顯龍第一次訪問廣東是在2006年10月,彼時距離他1991年的訪問已經過去15年,在那次來訪中,他表示「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廣東,更新對廣東和珠三角的信息」。在之後的行程中,李顯龍一行參觀了廣州開發區科學城。
2014年9月,李顯龍開啟第二次訪粵之行。隨行來訪的經貿代表團包括交通部長、總理經濟合作特別顧問、貿易與工業部長、駐華大使等在內約50人。
在3天的行程中,李顯龍重點了解廣東的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和傳統文化保育情況,不僅參觀了廣東省博物館,以及具有傳統嶺南文化特色的荔灣涌和西關大屋,還訪問了廣州、深圳兩市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科技企業,其中包括位於廣州開發區的中新廣州知識城、騰飛工業園,以及深圳的騰訊公司和前海新區。
今次廣東之行,是李顯龍第三次以新加坡總理身份訪粵,距離他上一次來到廣東已經過去9年。
熟悉廣東省情 積極倡議打造合作項目
曾在不同歷史時期多次來訪廣東的經歷,以及粵新之間頻密的經貿交流和高層互動,使得李顯龍在外國政要中比較熟悉廣東省情。
許多廣東與新加坡開展的重大合作項目、建立的合作機制,李顯龍也是積極倡議者。比如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建設,正是在李顯龍等新加坡高層與廣東方面達成「打造一個標誌性合作項目」的共識後,得以啟動推進。

中新廣州知識城新貌。
值得一提的是,李顯龍在2014年訪粵時曾專程前往中新廣州知識城考察,在他看來,有別於與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生態城,中新廣州知識城採取的是「企業帶頭、政府支持」模式,是新中嘗試的新合作模式。

2014年,李顯龍考察中新廣州知識城。
在當時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李顯龍也專門談到建設知識城的構想:「廣州知識城致力於有關智慧財產權的發展、管理和保護方面的工作,因為這是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這也加強把中新廣州知識城發展成智慧財產權樞紐的構想。」
在去年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李顯龍在發來的賀信中還專門提及中新廣州知識城,表示:「我們的聯合項目如中新廣州知識城和新中(深圳)智慧城市將為粵港澳大灣區以創新為基礎的發展作出貢獻。」
愛清唱粵語童謠也愛秀華語老歌
李顯龍不僅能熟練運用華語、英語、馬來語,對於粵語、客家話、潮汕話等各種方言也十分熟稔。

「李顯龍清唱廣東經典兒歌」短視頻走紅社交媒體。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今年初,一則「李顯龍清唱廣東經典兒歌,味道蠻正」的短視頻,走紅中國社交媒體。
這並非李顯龍首次「登台秀歌」。
2021年8月29日,正值新加坡國慶節,他在使用華語發表演說時,唱起了一首老一輩新加坡華人耳熟能詳的華語歌曲《春天裡》。這首老歌來自經典電影《十字街頭》,早在1937年已面世,風靡華人圈80餘年。
《往事只能回味》《我是一隻小小鳥》《月亮惹的禍》《你知道我在等你嗎》《明天會更好》……李顯龍對華語老歌很是青睞。他曾在多個場合一秀歌喉,意圖藉此激勵新加坡國人樹立對國家未來的信心,凝聚社會共識。
祖籍梅州大埔縣的李顯龍也能說一口流利的客家話。

2008年10月,李顯龍在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創會150周年慶典活動上發表演講。
2008年10月,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舉行創會150周年慶典活動,李顯龍作為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的榮譽顧問到會祝賀,並發表演講。他動情地說,近幾百年來,數百萬客家人從中國漂洋過海,到南洋和世界各地謀生,「幾乎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李顯龍表示,無論在什麼地方,他們(客家人)都保留了原有的價值觀和面貌。一些學子以16個字概括客家人的族群精神,那就是「四海為家,冒險進取,敬祖睦宗,愛國愛鄉」。許多客家人秉承和發揚了這樣的精神,因此事業有成,並且為社會各地作出許許多多的貢獻。
在演講中,李顯龍也深情寄語,希望新加坡的客家人可以繼續探尋歷史,了解祖先辛勤建立家園的事跡,進而繼承祖先那種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
在新加坡,潮汕人占華族人口的20%,總數超過50萬,因此李顯龍對潮汕話也十分熟悉,曾經有一段時間新加坡內閣出現多名潮汕籍部長,他曾打趣說:「我們也有用潮汕話開內閣會議的可能性。」
在2003年11月舉辦的第十二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上,主持開幕的李顯龍向參會嘉賓風趣地說道:「我不是潮汕人,是大埔客,不過茶陽和大埔都靠近潮汕,所以有人說我名義上是潮汕人。」
對順德「姑太」很挂念
說起李顯龍的成長經歷,不得不提陪伴他數十年的廣東「媽姐」歐陽煥燕。
「媽姐」指的是那些決心不嫁的廣東女子,她們往往自行將頭髮盤起,又被稱為「自梳女」。14歲時,佛山順德人歐陽煥燕隨親友來到新加坡,她先在著名僑領陳嘉庚家中工作了9年,後因日軍侵略新加坡,便到陳家隔壁的李光耀家做保姆,終身未嫁。

在李家工作時的歐陽煥燕。
在李家工作的40年中,歐陽煥燕從李顯龍牙牙學語起,一直陪伴到他離家赴英國劍橋留學。1986年,年近70的歐陽煥燕與姐姐回國探親後選擇在國內養老。

2005年,李家兄妹向歐陽煥燕寄來全家福,並說「您是我們成長歲月中美好的回憶」。
對歐陽煥燕老人,李家三兄妹一直頗為惦念。2005年,李家兄妹曾經託人,給歐陽煥燕送來全家福和舊照片,後面寫著「您是我們成長歲月中美好的記憶,我乘此良機,向您說一聲『謝謝』!」
2014年8月,李顯龍曾委託新加坡駐中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專門為歐陽煥燕送來了一盒燕窩,希望她好好照顧身體。
【記者】龔春輝 陳嶸偉
【統籌】駱驍驊 王輝
【作者】 陳嶸偉;龔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