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靈魂的拷問:10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2019年03月07日   •   4617次閱讀

Twitter、YouTube……再到國內的微信、微博……

不到10年就改變了我們的人際互動、音樂影視娛樂使用習慣。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工作型態不斷改變,有些工作被淘汰,有些工作被新創造出來。

全球知名創新設計與品牌顧問公司Frog Design,針對2018年科技趨勢預測,歸結其中的核心仍以3大熱門關鍵字:

大數據;

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

大數據近幾年開始被廣泛運用在使用者行為分析上。

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相輔相成,把人類大腦學習與判斷的流程轉移到機器(計算機)上,簡單來說,就是要讓機器做到「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建立模型」與「預測未來」這四個步驟。

「10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Q1

未來,什麼樣的工作最容易被取代?

擅長處理單一、簡單且重複性的工作,包括以下3個特點:

a.透過大數據來支撐及學習;

b.具有清晰的標註及回饋;

c.能在單一領域做判斷和決策。

根據「五秒鐘準則」,意指這項工作的內容能在五秒鐘內做出決策,也屬於高危險群。

助理、中介、客服、業務、司機、記者、保險員、放射科醫生等等,被取代的機會都相當高。

Q2

不容易被取代的工作又有哪些?

在此簡單列舉幾個要點:

a.創造型;

b.結合跨領域;

c.人文科學類,如人類學、哲學、藝術家、演員等等;

d.與人交流,需運用愛心、同理心、EQ來與人產生連結的工作。

我們無法逃過科技發展趨勢,但在這波洪流下,是個重新思考及調整人生道路的機會。

簡單的工作已經被搶走了,反之,接下來要走的是一條「深又廣」的路。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擅長、能發揮才華,而且是機器無法駕馭的工作。

若是擔心未來會被取代的朋友也能開始把握機會充實自己、或是開始好好研究要如何與科技來「化敵為友」吧!

「聚焦眼光向南看!」

馬雲的選擇

Jack ma's choice

2017年7月5日,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公布了其智能音響天貓精靈X1。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成立於2016年,該實驗室的高級總監(Senior Director) 正是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教授王剛。

「我們現存的世界只需加上這三件事:人工智慧、機器人、虛擬和擴增實境,將會引發巨大的科技海嘯。」——新加坡外交部長

若是綜觀各亞洲國家智慧城市發展現況,當以新加坡為首:

新加坡具地理環境位置優勢、國家基礎建設完整、體質完善,已成為全球智能型手機普及率最高地區(87%),行動電話滲透率(152 %),網路普及率(80%),3G、4G使用率達106%,且以118.8Mbps平均的寬頻速度領先亞太地區,更擁有「東南亞創業中心」之稱號。

一項研究:elsevier(一家荷蘭的國際化多媒體出版集團,主要為科學家、研究人員、學生、醫學以及信息處理的專業人士提供信息)列出了在人工智慧領域論文影響排前十的大學。前三位是麻省理工學院,卡耐基梅隆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在第九位。

目前,新加坡政府更預計在未來5年推動兩大發展計劃,投資1.5億新加坡幣(約1.1億美元)發展人工智慧(AI)及資料科學,誓言成為亞洲人工智慧先驅,提升新加坡經濟競爭力。

南洋理工大學和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

NTU + CMU

南洋理工大學和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卡大)合作新推出的雙博士學位課程,將給予研究精英們許多機會來協助開發新一代的機器人與智能系統。

這是南大工學院開辦的第一個雙博士學位課程。在這項最新的博士生教育合作之前,南大已經同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等多家世界知名大學開設了高水平的聯合博士學位課程。

在這項計劃下,學生們將在南大和卡大分別上課兩年,他們將在兩名分別來自兩所大學的導師輔導下,進行研究工作。

當前新加坡AI向優勢專業:

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le Design(ASD):建築與可持續設計;

Engineering Systems and Design(ESD):工程系統設計;

Engineering Product Development(EPD):工程產品開發 ;

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y and Design(ISTD):信息系統科技與設計。

雲端、大數據、智慧型手機、App、物聯網、機器人、3D列印、人工智慧等,都是資工、資管學群涉獵的領域,也是未來的熱門行業。

信息工程或是計算機科學,乃至更廣闊的領域,關注「大數據」、「物聯網」都是有必要的。

正在選擇留學的同學也好,國內相關專業的學生也罷,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童鞋們,擁有更寬更深的視角看周圍的生活。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