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全球反詐騙聯盟(GASA)與數據服務提供商ScamAdviser聯合發布了《2024年亞洲詐騙情況報告》。
該報告基於一項覆蓋亞洲13個地區、共計24731名受訪者的問卷調查結果編制而成,其中新加坡受訪者人數為1109人。
這13個地區具體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台灣、泰國及越南。
調查方式採取問卷形式,要求參與者詳述自身遭遇的詐騙類型及經濟損失等信息,隨後由研究機構結合各地區人口數據推算整體詐騙損失規模。
統計顯示,自去年8月至今年8月間,針對這13個亞洲地區(含新加坡)的詐騙活動估計造成了超過6.884億美元(摺合約9.041億新元)的經濟損失。
新加坡情況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民眾在防範詐騙方面的意識呈現出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新加坡受害者的平均經濟損失約為2400美元(摺合約3283新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40%。
這一減幅主要歸因於新加坡民眾防詐意識的增強,同時,涉及高額資金的投資詐騙案件數量也有所下降。
然而,報告著重指出,詐騙者的欺詐手法持續演變,當前更是藉助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來增強騙局的說服力,因此公眾必須持續保持高度警覺。
同時,報告揭示了一個令人憂慮的現象:部分受訪者表示,他們並不介意成為詐騙活動的「金錢 mule」(即協助騙子轉移非法資金的中間人)。
這一發現強調了亞洲各國在加強教育、執法力度及完善公共報告機制方面進行全面合作的緊迫性,以共同應對詐騙威脅。
新加坡加強反詐
為加強消費者保護,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計劃推出共同責任框架,旨在明確銀行、支付服務提供商及電信公司在防範數字支付詐騙中的責任分擔。
這些框架將不僅為消費者提供更堅實的保護屏障,同時也加大了金融機構與電信企業對預防及遏制詐騙行為的責任。
這一變革預示著未來社交媒體平台及其他相關利益方也有可能被納入監管框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