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新加坡始終以可持續發展為重,不僅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國家戰略,還積極付諸行動,將環境保護和低碳轉型覆蓋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亞洲的綠色經濟綠洲,同時為可持續性商業發展打造了一方豐厚沃土。
可持續發展成就備受認可
新加坡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也獲得了國際肯定。比如,在2022年的「萊坊亞太地區可持續性領先城市」指數(Knight Frank’s APAC Sustainability Led Cities Index)中,新加坡拔得頭籌。
2021年,新加坡通過公布「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展示了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到2022年,新加坡更進一步,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承諾。
三年以來,圍繞這一宏偉藍圖和堅定承諾,新加坡採取了頗有成效的多方舉措:從引入激勵措施鼓勵企業提高能源效率,到通過電力進口實現清潔能源的多樣化,都旨在達成到2035年進口4千兆瓦低碳電力(占新加坡總電力供應的30%)的長期目標。

圖片來源: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多樣化清潔能源的開發和運用
在多樣化清潔能源的開發和運用方面,新加坡始終致力於探索長期的低碳替代品,並取得了顯著進步。例如,新加坡正在全力開發新技術,如碳捕獲技術,並積極探索區域合作夥伴關係,以擴大對清潔技術的利用。
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規模化也將是東南亞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關鍵,並能滿足該地區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新加坡如今已成為亞洲的太陽能中心,匯聚了100多家國際及當地的清潔能源公司。

從擎天樹觀景台的太陽能屋頂俯瞰濱海灣天際線
圖片來源:The Business Times
新加坡在發展生物燃料方面也卓有成效。這些燃料從廢棄物和殘渣中產生(如使用過的食用油和動物脂肪),並具有較低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與傳統航空燃料相比,可持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可以減少高達80%的溫室氣體排放。
綠色生態系統的構建與完善
除了對綠色能源的探索,新加坡還實施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和服務,以培育一個由企業、投資者和創新者組成的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在實現脫碳目標的同時,促進綠色經濟增長。
首征碳排放稅
2019年,新加坡成為第一個宣布徵收碳排放稅的東南亞國家。除了激勵企業減少碳排放,這些稅收收入還將用於支持企業脫碳。預計前五年的碳稅收入約為1億新元,將用於支持減排和低碳轉型的項目,包括能源資源效率補助金、能源效益基金、減排投資津貼、低碳能源研究資助計劃等。作為全球商業中心,新加坡還彙集了碳服務行業的一流公司,成為東南亞碳服務供應商最集中的城市,並正在成為亞洲的碳服務和交易中心。
工業可持續轉型
新加坡裕廊島在政策支持與多方合作之下,正逐步轉型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和化工園區(「可持續的裕廊島」)。通過全面實施低碳解決方案,每年將有望減少超過600萬噸的碳排放,並且到2050年,島上的可持續產品(如生物燃料)產量將在2019年的基礎上提升四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加坡政府將攜手島上的100多家能源、石化和特種化工行業的領先公司精誠合作,不懈努力。
綠色專業人才儲備
新加坡在培養綠色經濟專業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特別是在清潔能源和環境科學方面。在擴大當地人才培養和轉化方面,新加坡的大學,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已經推出了新的可持續發展課程和教育途徑,以滿足該行業對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與此同時,緊缺職位的申請人將在申請就業准證時獲得獎勵積分,從而吸引更多人成為碳交易員、碳分析師和專家。
氣候行動的持續勢頭對東南亞來說是一個經濟機會。根據貝恩發布的「2022年綠色經濟報告」,到2030年,在農業食品、電動汽車、太陽能和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等製造和服務領域,東南亞每年的綠色經濟機會高達萬億美元。
內容來源:企航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