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發生的一起「打車糾紛」引人注意。
一個心臟病發作的乘客,網上叫車去醫院,在網約車平台上的定位不準確,距離醫院門診還有一段步行距離。
網約車司機應約而來,將病人送到了平台定位目的地,而非醫院急診門口。

圖源:flickr
這一操作引發了網友爭議:
對於一個心臟病發作的人,規則重要還是良心重要?
咱們來具體看看發生了什麼~
乘客心臟病發作
司機送至「平台指定地點」下車
事情這是樣的——
9月2日凌晨三點左右,本地一名52歲男子突然心臟病發作,當時胸口痛,呼吸困難。一年前曾有心臟病發作病史。
大約在4點左右,他感到自己沒有在好轉,於是當即在網約車平台Gojek上叫車,從武吉班江的住家去黃廷芳醫院(Ng Teng Fong)。

當時的他可能因為身體不適,並沒有將下車地點定位準確。
按照男子的情況,他要去的是醫院的急診部門,位於黃廷芳醫院的A棟樓。
但男子在網約車上的下車地點,卻定位在B棟。跟A棟相距差不多450米,走路腳程約2分鐘。
男子住家距離醫院車程並沒有很遠,臨近目的地時,男子才發現自己的定位不准,而此時司機打算讓他在A棟下車。

圖源:@chew
乘客醫療帳單 男子在車上跟司機商量,你把我送到B棟,我要去看急診行不行。
司機卻說,他跟著導航走,導航到哪就是到哪。
無論男子怎麼說,重複自己心臟病發作要看急診,跟司機解釋,甚至提出「你把我送到B棟急診門口,我現金給你車費」。
言下之意,除了平台計算的車費,這兩分鐘你開車走一下我也給你這兩分鐘車費。
但司機沒有接受,他最後還是按照平台上的指定下車地點把男子放在了A棟。

A棟B棟位置示意
在A棟下車的男子身體情況已經比較糟糕。他堅持走到了急診部門,醫生查看後直接將男子用救護車載去了國大醫院(NUH)。
最後,男子進行了冠狀動脈擴張手術,醫生批了一個月病假。
這次心臟病發作,打車去醫院的過程雖然曲折,但對於男子來說總算有驚無險。
可過程中司機的做法讓男子感到無情且不解。
事後回憶起來,當時早上4點多,A棟這邊都是黑漆漆的。司機卻堅持將病人放在距離急診更遠的地點,且態度稱不上友好,男子表示司機說話聲音越來越大。

圖源:the new paper
他就不懂了: 「為什麼這個司機,面對一個正在發病急需醫療救助的人,可以表現得如此毫無人情味。」
「他要做的僅僅只是開車U轉。一個U轉是會產生什麼難以承擔的代價嗎?」
「前兩年疫情期間,我也做過網約車司機這一行,可我不會像他這樣對待自己的乘客。」
「我當時在A棟下車,走路已經很費勁,我甚至都懷疑我可能隨時隨地就會倒下。」
此事到這裡還未結束。
司機送乘客抵達目的地後,平台就自動劃款扣除車費。在男子身體情況緩過來後,他以為自己還沒有給車費,秉著一種「不想拖欠」的心理,他額外付款18新元。

圖源:@chew
乘客醫療帳單 一直到9月6日,網約車官方平台給男子退回這額外的18新元,不僅如此,就連2號那天打車去醫院的費用也一併全額退回到男子帳戶。
目前,這個事情在官方對外的說法為:乘客跟司機正在協商處理。
對於此次發生的事情,Gojek的發言人正面回應表示抱歉,平台的初衷是想要讓乘客得到安全且正面的乘車體驗。並且強烈建議,如果之後有用戶出現危及生命的疾病或緊急情況時請致電相關當局。

有網友從這個回應看出了這麼個意思:如果真的有生命危險,還請聯繫專業救助人士。
協商結果如何位置,但司機於此事的處理方式引起了網友的一眾不贊成。
「邏輯上沒錯,真的有生命危險該打電話給995。但如果叫車更快更方便,乘客也是有選擇權。」

「就算是平台上地點定錯了,像那個乘客的情況,換位思考下應該不難吧。我們明白想賺錢的心思,但那只是搭把手的事情。」

「三更半夜把一個有心臟病的人丟在醫院的隨便的一個地方,就不能送人家去急診嗎。司機應該慶幸現在人還活著。」

「如果這是真的,那司機最好祈禱這事不會風水輪流轉輪到他頭上。」

「我的天,竟然這麼死板又沒有同情心。不過好建議確實是真正緊急的時刻還是打電話聯繫995。」

椰友們對於此事是如何看待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