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警察大秀5國語言!點亮語言天賦不是難事
新加坡警察部隊在TIKTOK發布的一條視頻在網絡爆火。
點進去一看,一名新加坡警員正在以模擬的形式向目擊者詢問一些信息,驚人的是,這名警察正在用5國語言自由切換,華文、英文、馬來語、泰語、淡米爾語,而且他竟然還能講中國方言,福建話和廣東話。

這強悍的語言天賦值也太讓人羨慕了。
而說到語言天賦這件事時,新加坡人其實很有發言權。
雙語教育+多元化語言環境
新加坡人從幼兒園開始,就開始接受雙語教學。新加坡學校更是把母語學習當作新加坡學生的必修科目。從小學開始,每個孩子都要修讀自己的母語,如華文、馬來文和淡米爾文。華裔和新移民的孩子一般都會選擇華文作為自己的母語課程。
新加坡為學生提供的政策支持是具有十足吸引力的。新加坡政府為了鼓勵學生髮展多語言能力,在中學階段,為小六升學考試中排名前10%的學生,提供免費的第三外語課程,整個新加坡設立了兩個語言中心,提供西班牙語,德語,日語,法語,馬來語,阿拉伯語等課程,重金在各個國家聘請優秀的外語老師給學生授課,學生第三外語成績優秀,還會被獎勵到海外交流。

在新加坡獨特的雙語教育下,新加坡的孩子最少能熟練掌握兩種語言。
而且,從小就接受雙語教育的新加坡孩子,他們想要學習新語言,會比別人事半功倍。
美國喬治敦大學曾組織了一項研究,兩組人共同安排學習一種新的語言。A組是雙語者,B組是單語者。通過對比,研究者發現,在學習的第一天,雙語者的大腦會出現一種特別的腦電波-P600,而這種腦電波能幫助學習者更快地掌握語言。而單語者的大腦直到學習的最後一天才會出現這種腦電波。簡單來說,跟同齡的單語者相比,學習雙語的孩子在學習其他語言時能力更強。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是一個多元化社會,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除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四個主要種族外,還有其他少數民族。
新加坡的孩子從小沉浸在這種得天獨厚的多語言環境下,他們可能從小就掌握了好幾種語言,雙語只能算是新加坡孩子的基本操作。
新加坡給孩子創建了這麼多語言學習的優勢,那在幫助孩子培養語言天賦時,家長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語言爆發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外界的語言非常敏感,他們都有著與外界進行交流的迫切慾望。

在這個黃金語言學習階段,父母需要做的是,做好引導作用,為孩子以後的雙語、三語,甚至是四語學習,打下一個好基礎。
語言敏感期時,孩子的思維發展先於語言發展,他們還不能夠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內心想法。這時就需要家長理解孩子的心理,引導他們把內心想法表達出來,多次重複,孩子就可以記住。

此外,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家長應該給孩子充分的模仿自由。如果孩子在語言表述時出現吐字不清或發音錯誤的地方,家長先不要著急批評或指責,只需用正確的發音多多回應。否則家長的強勢糾正,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膽怯心理,對語言學習產生牴觸情緒。
在語言發展的黃金期,父母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超市、公園、學校、圖書館,在真實的環境下教孩子認識各種事物。


如果父母一方可以熟練使用外語,比如英文。那在家裡和孩子對話時,就可以採用中文+英文的模式,經過長時間鍛鍊,孩子就可以做到中英文自由切換。

想要點亮孩子的語言天賦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好的語言環境,而且還需要父母后期的培養。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語言是應對現在和未來的技能,多學習一種語言,就可以讓孩子在未來全球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站穩腳步,掌握髮展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