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新加坡警方公布2023年詐騙和網絡罪案數據,騙案有增無減,從前年的3萬1728起增至去年的4萬6563起,驟增逾46%,總詐騙金額高達6億5180萬元。
《新明日報》報導,警方公布去年的詐騙和網絡罪案數據,5萬376起案件中,詐騙案占92.4%,共4萬6563起,比前年的3萬1728起,增加了46.8%。
十大騙案類型中,求職、電子商務、假冒朋友電話、釣魚和投資,是去年的前五大騙案,占去年十大騙案的85.5%。
其中,求職騙案在所有詐騙類型中數量最高,共9914起,比前年的6492多了52.7%,總金額也比前年增長15.6%,逾1億3570萬元。不過每起案件中的損失金額從1萬8089元掉至1萬3692元。
涉案金額最高的則是投資騙案,去年損失高達2億零450萬元,比前年的1億9830萬元多了3.1%,數量從前年的3108起,上升至4030起(29.7%)。
假朋友電話詐騙是增幅最大的騙案類型,從前年的2106起,增加到去年的6859起,暴增225.7%,受騙金額則從前年的880萬元,驟增162.5%至2310萬元。
警方也披露, 通過通訊平台下手的騙子,使用WhatsApp的最多,占68%;Telegram排第二,占26.5%。社交媒體方面,面子書占71.7%,Instagram占18.5%。
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副主席陳佩勤說: 「公眾必須保持警惕,並通過ACT三步驟,即添加(ADD)、查證(check)、通報(Tell),以免上當。公眾也可以通過不同平台,例如NCPC(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的Scam Alert網站,WhatsApp及Telegram來了解最新的騙局。」

假冒朋友的電話詐騙案是增幅最大的騙案類型。(示意圖)
限購10後付電話卡
警方早前的執法行動中,突擊了17家電話店以及逮捕了11人,他們涉盜用他人資料,協助騙子預先註冊預付卡和後付費電話卡,來開展非法活動。
目前,每人只能購買最多3張預付電話卡(Prepaid SIMCard),這數額可以滿足真正有需求的外國遊客、遊客和合同工。當局也發現,主要由國人購買的後付費電話卡有被用於詐騙的趨勢,
從4月15日起,規定每人將只能實名制買最多10張後付費電話卡。
這項新措施限僅於新註冊用戶,那些已擁有超過10張後付費電話卡的用戶不會受到影響,但他們將無法註冊額外的電話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