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認為相對於核能發電可能帶來的隱憂,大力推廣太陽能發電目前是較適合的選擇。圖為今年國慶慶典現場安裝太陽能板,供應部分電力。(陳淵莊攝)
今時今日,世界到處熱浪來襲,野火燎原,河流乾涸見底,風災、洪流和雪患頻傳,這都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先進已開發國家工業化發展迅速,減碳排放卻不力,加上硝煙四起,臭氧層進一步被破壞,使懸而未決的氣候問題日趨嚴重。要改善氣候問題並非易事,各國若心口不一,問題就很難解決。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產生電力。經濟活動與日常生活都要用電。在生產電力的過程中,會釋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樹木本可吸收二氧化碳,可是大量砍伐樹木,破壞了大自然減緩二氧化碳排放的能力,使問題更加棘手。
綠色能源指的是不會破壞和污染環境,能直接用於生產和生活的能源,包括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和核能發電等。
新加坡沒有巨河大川,也不屬於多風地帶,而是一年如夏的氣候,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這也是唯一的本錢。利用太陽能發電,有助減少排碳。目前,本地已有好多組屋和建築物採用太陽能發電,向綠色能源跨進了一大步。
隨著國家的進步與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更是殷切,有些人開始對發展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也針對核能發電議題展開討論,甚至公開指出,核能或許是目前唯一可大規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
2014年3月25日,李顯龍總理在海牙參加核安全峰會時曾說,雖然新加坡不適合推行核發電計劃,不過也要建立對這方面的認識和能力;本區域也應就這方面的課題進行討論。
核能用在醫療方面貢獻良多,但建核電站就得慎重考慮。我國或許有發展核能的能力,但由於地理環境與條件不適合,不能建造核電站。新加坡國土面積太小,人口又稠密,核電站萬萬不能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否則一旦發生事故,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若建在附近的島嶼,必定引起鄰國諸多不滿,影響外交關係。
雖然核能發電穩定可持續,不像太陽能容易受天氣變化與日夜更替的影響,可是核電確實有很大隱憂。有多一個選擇固然好,但如果單純將核電視為能拯救我們或地球的萬靈丹,那是錯誤的。所謂人定勝天,只有積極推廣太陽能發電,不斷研發和改進,或許是更合適的選項。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