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印太經濟框架為貿易課題「保溫」,良機到才能有更顯著進展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印太經濟框架(IPEF)在貿易方面的進展是為了「讓遊戲繼續下去」,為未來取得更顯著的進展創造機會。他在結束舊金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30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訪問時表示,貿易問題一直是困擾各國的難題,尤其在美國。然而,他對IPEF的成果感到滿意,強調該框架為探討包括氣候變化、數碼經濟和供應鏈安全在內的各個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平台。
李總理解釋稱:「貿易在美國本就是一個難題,尤其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IPEF的運動是為了能夠在這個環境中繼續談論貿易和其他議題,雖然不真正採取市場敏感的措施,因為在這種政治環境下通過是很難的。」
李總理回顧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歷史,指出美國由於政治考慮未能加入,最終導致TPP變為沒有美國參與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他表示對美國的困難有理解,但同時也期待美國在未來能夠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儘管IPEF的貿易支柱未能達成實質協議,但李總理對其他支柱取得的進展表示樂觀。清潔經濟和公平經濟的協議基本完成談判,其中清潔經濟關注綠色課題,而公平經濟致力於反腐敗。李總理強調新加坡對清潔經濟的興趣,尤其對氫能源的潛力感興趣,因為這是一種進口可再生能源到新加坡的方式。
在談到公平經濟支柱時,李總理表示,更多的國家能同意維護廉潔、杜絕腐敗的運營規則,將有助於新加坡企業在這些國家運營,因為他們一直遵守高標準,越是規則嚴格的地方,他們就能在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中運營。
APEC首場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於30年前在西雅圖舉辦,當時的焦點是經濟一體化、自由貿易和亞太自貿區。李總理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氛圍發生了變化,國家對國家安全和韌性的關注超越了純粹的經濟效益。他強調,儘管戰略緊張局勢升級,但即使是競爭對手之間也存在合作的領域,如氣候變化、數碼經濟和供應鏈安全。
總體而言,李總理對今年的APEC會議表示滿意,認為這一次的做法使與會國能夠在實踐中獲得一些實際成果,並在未來邁出更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