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2日,新加坡國會通過了一項備受爭議的新法案,旨在賦予警察更多權力,以拘留被認為對自己或他人構成安全風險的精神障礙者。這一法案的通過,在全國引發了一場關於精神健康、公民自由以及警力使用的激烈討論。
根據修訂後的《精神健康(護理與治療)法案》,警察現在可以基於「合理相信」而不僅僅是「合理懷疑」和「迫在眉睫」的危險,來拘留患有精神障礙的個體。此外,警察還被授權可以對被拘留的人進行搜查和制約,這一點與處理犯罪嫌疑人的方式相似。
然而,此次法案修訂也引起了國會議員和心理健康專家的擔憂。他們認為,這可能不僅加劇了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負面看法,而且還可能導致更多的錯誤拘留。
在公眾和議員的擔憂聲中,內政部第二部長Josephine Teo進行了回應。她強調,拘留並不等同於逮捕或關押,而是旨在將個體帶往可以獲得醫療幫助的指定精神病機構。Teo部長解釋說,警察在面對可能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個體時,將以尊重和關懷的方式進行行動。
提名國會議員Syed Harun Alhabsyi也發聲支持這一法案,指出在極端情況下,警方的干預可能是挽救生命所必需的。他強調了迅速獲取精神評估和評價的重要性,以防止潛在的自我傷害或對他人的威脅。
不過,一些議員對警方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威脅是否由精神障礙引起表示擔憂。對此,Teo部長明確表示,警察的職責不是評估或診斷心理健康狀況,而是應對潛在的傷害並維護公共安全。為了防止濫用權力,警察將配備隨身攝像頭,以確保行動的問責性和透明度。
此外,Teo部長還提到,雖然與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或社區第一反應者的合作理想化,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困難,因為這需要隨時可用的大量專業人員。
政府致力於推進心理健康和減少相關污名的努力也被Teo部長強調。她表明,政府的目標是鼓勵民眾在需要時毫不猶豫地尋求幫助,而警方的介入僅旨在預防傷害,一旦情況得到控制,就會儘快將個體移交給醫療專業人員。
在法案通過之際,新加坡社會對於如何平衡警方的新權力、保護公民自由、並妥善處理精神健康問題之間的關係展開了廣泛討論。這一討論不僅關乎法律和政策,更觸及到社會對待心理健康的態度和理解,以及如何在危機干預中保持人性化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