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條新聞讓朋友圈炸開了鍋。「為了鼓勵生育,政府應該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公民要每年以工資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只有完成二胎及以上,才能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資金要待退休才能取出。」
新加坡的人口政策
新加坡的人口政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 1970年「Stop at Two」

* 1987年「Have Three or More if you can afford」

我們分階段來了解
二戰結束後,新加坡經歷了一個高生育的時期,但新加坡經歷了戰後的住房和食物短缺,於是政府推出了stop at two的政策。具體的政策措施包括4個方面:
1. 家庭計劃: 家庭人口數額會決定組屋分配優先權
2. 合法墮胎: 1968年立法允許墮胎
3. 自願節育:政府在醫院開設服務,推廣節育,1970年自願節育法開始執行
4. 一系列與生育相關的激勵與懲罰規章
* 修改僱傭法,減少婦女分娩有薪假期
* 提高多胎住院與醫藥費用
* 節育婦女的孩子有優先入學資格
推出後,效果非常顯著,生育率在短短的15年間從1970年的3降到了1985年的1.6,顯著低於2.1的更替水平。
由於stop at two造成的人口生育下跌,政府在1987年大幅度調整了生育政策,期間1984年李光耀推行了飽受爭議的 Graduate Mother’s Scheme,採取優生政策提高人口素質。
生育政策在經過17年的限制180度大轉變,成為鼓勵。
* 政府成立專門的社會發展署(social development unit) ,給未婚的年輕人做媒
* 給生育三個或以上的家庭提供稅收補助
* 大家庭可以有優先選校,選祖屋的權利
* 公務員可以享受最高四年的無薪產假
* 如要節育或墮胎,必須提前經過諮詢
* 28歲前能生育第二胎的,可以享有2萬新幣的補貼
儘管政府提出了很多鼓勵政策,但是這些鼓勵政策的效果微乎其微,新加坡的出生率持續下滑,2010年的出生率數據顯示,華人1.02,印度人1.13,馬來人1.65,遠低於2.1。而且這些數據並沒有好轉的跡象。(參看下圖)

新加坡的生育政策和人口形勢對中國有重大意義的警醒
1. 中國限制生育政策非常徹底,而且貫徹時間更久。新加坡推行了17年的生育限制政策,允許到二胎,而中國1971年開始推行的計劃生育持續了44年,直到2015年才放寬。在長期的政策壓力下,中國人對生育的觀念所受到的破壞只會比新加坡更嚴重。
2. 新加坡在生育率處於1.6時就開始意識到了危險。李光耀面對形勢,不顧民眾的反感,痛定思痛,政策開始大轉彎。而中國近年的生育率不到1.4,卻還在拘泥於是否放開二胎限制,限制三孩。
3. 新加坡鼓勵生育政策效果微乎其微,其他地區比如台灣、日韓也是類似。中國的低生育的問題如果想要恢復正常,依然舉步維艱。
不管是新加坡還是中國,人口生育率難以再恢復正常。新加坡作為小國,可以通過移民政策,改變人口發展結構,即使是冒了政治風險,這也算一個解決之道。但是中國呢?可以預料到,讓人咋舌的生育基金只是人口問題浮現的一種方式,如果沒有更人性化的政策推出,中國人口問題只會更為嚴峻。
(文:Jason Z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