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老」了。
養老問題,這兩年數次被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演講中提及。
「人人都要有房、有錢養老。」在去年的國慶節獻詞中,李顯龍專門提到了這一點。

圖源:PMO
然而,也有不少人說,在新加坡養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真實的情況如何?椰子走上街頭,採訪了一位出生在香港,來到新加坡已有30多年的中老年「夾心層」uncle。

「我開店不為了賺錢」
這名uncle,上世紀90年代跟著家人移民來到新加坡,已經入籍成家。
他在新加坡開了一間錢幣店,依靠買賣多國錢幣賺取一份收入。


不過,他卻說,自己並不是為了養家餬口才決定開店的。
他一直都喜歡收集鈔票,開店只為在滿足個人興趣愛好的同時賺點錢罷了。
「有時候,投入的成本都比我得到的回報更多。」Uncle笑了笑感覺不是特別在意。



看起來,這名Uncle目前對於養老生活並不是太擔心。
即使是住在三房式的單位里,但是他的孩子都似乎已經出了社會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只需賺點錢維持好個人的生活就行。

「我是自己選擇出來工作的!」
和上面那位安哥情況情況類似的是,另一名接受椰子採訪、在新加坡某食品攤位工作的安娣,養老的壓力看起來也不大。
當然,受限於工作行業限制,她一周幾乎無休。
平時每天都要從早上11點做到晚上7點半,只有周日才會等到下午2點才開始工作。


雖然工作辛苦,但是在這個行業已經做了五年多的這位安娣卻很想得開,認為中老年人其實在生活不算太糟糕。
「只要自己不嫌棄工作的種類,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勤勞就一定能找到工作。」她這麼說道。

目前的她收入大概是12-15新幣一小時,對於工資方面她還算滿足。
在她看來,出來工作的生活總比賦閒在家更有意義一些。聽起來,她似乎也沒有太多養老的壓力。


很多人都說新加坡老人自己養老很艱難。但椰子街頭實拍採訪卻看起來並不是這樣。
新加坡的安哥和安娣們,都不需要自己準備養老錢嗎?

新加坡年輕人會給父母錢?
新加坡是個華人社會,承擔起傳統文化中的「贍養父母」的責任,其實在本地年輕人群體中也有相當的市場。
前不久,本地媒體《海峽時報》進行了一項調查,顯示近半數(實際上是70%左右)的新加坡人,每個月都會給父母300-500新幣不等的「零用錢」!

來源:海峽時報
受訪的大多數人都表示,給父母零用錢是他們想要「盡孝道」。
「這就像是一個循環。我們年輕時得到了父母照顧,而當我現在工作後,角色轉換了,輪到我們照顧他們了。」
其中一名受訪者無意透露自己所捐出的金額,但表示給父母的零用錢是他工資中的「重要」部分。

圖源:見水印
不過,相比於年齡介於43歲至56歲的X世代,以及年齡介於27歲至42歲的千禧一代來說,出生於2000年前後的Z世代(18-26歲)對此卻有著不一樣的解讀。
約40%受訪的Z世代新加坡人表示,每月都給父母零花錢,也等於是給依舊住在家中的自己變相交了份房租。

圖源:Todayonline
不過,對於大部分新加坡人來說,給父母錢是他們心中一件「理所應當」的事。
錢財本身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一片心意。
《聯合早報》曾在街頭做過一個採訪,裡面甚至不乏有還在服兵役期間,就拿出微薄津貼一部分上交給父母的人。

圖源:早報
然而,雖然願意給父母錢,但不少新加坡人其實並不願意父母將此視作是「理所當然」。
「我有一些朋友不得不付出很多(金錢),因為他們的父母對他們要求太多,這反而有可能讓雙方產生怨恨。」有人拋出了另一個觀點。

圖源:早報
總結一下就是,部分新加坡人的想法為:
我自願給父母家用,但父母不能想要多少就問我們拿多少......
現實情況中,年輕人給他們父母的零用錢,足夠他們應付必要生活開支嗎?

圖源:Rice Media
新加坡人養老很難嗎? 曝光曝光
在網絡上,「新加坡養老難」似乎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


甚至還有已經拿了PR的人告訴椰子,自己未來也不會選擇留在新加坡養老,因為「壓力真的太大了」......

一方面,事實確實是,很多上了年紀的新加坡人,還是需要出來工作賺得一份工資,用以支付日常必要的開銷。
而且,受限於體力和受教育程度,不少老人只能選擇年輕人都不願意從事的工作......
在新加坡街頭,你可以經常看到老人在做清掃工作。

也有老人每日都要推著冰淇淋車叫賣,能多賺一點是一點。

新加坡各大小販中心/食閣內,花白頭髮的老人們佝僂著背收著碗碟的場景屢見不鮮。

前幾年,一組照片引起了新加坡全網熱議。這位拄著拐杖還要開徳士的老人,是一些老人正在面臨的現實困境的縮影。

更有甚者連這些工作都找不到......在四季常年夏天烈日當空的新加坡,他們只能沿街收著廢品。汗水已經浸濕了他們的襯衫。

圖源:The Pride
這些本該在家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們,現在還要打工養家的重要原因,還是一個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