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期間參加殘運會 小泳將O水準喜獲佳績

湯靜璇。(圖:董勵萱)
16歲,正當其他同學都在專心準備O水準會考的時候,我國小泳將湯靜璇不僅得備考,也正在參與各大國內外游泳賽事,例如東協殘疾人運動會。
湯靜璇去年代表我國出征第12屆東協殘疾人運動會,在游泳項目中贏得一枚銀牌和三枚銅牌。
天生患小兒麻痹症
來自南僑中學的她,天生患有小兒麻痹症,以致她的行動能力受到影響,像是在上下台階時,會比較容易失去平衡。
她的母親王女士告訴記者,靜璇在家中排行老二,在她大約一歲半時,王女士發現,靜璇的腳似乎沒哥哥那麼靈活,經醫生檢查後,斷定她患有小兒麻痹症。
靜璇之後開始接受物理治療,並從三歲起接觸各種運動項目,像是舞蹈等等。
她過後在五、六歲時學習游泳,並喜歡上這個運動項目。為何享受這門運動,也是因為相較於在陸地上,靜璇感覺在水中更容易移動,不會那麼輕易失去平衡、跌倒。
受自身情況影響,靜璇在學習的路上也會碰到困難。她說:「有時在科學實驗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因為實驗室里的東西都是玻璃的,然後我有時候可能會不小心絆倒或弄掉它們。」
因此,她在考試的時候,會有比其他同學多30分鐘的時間,以便她從容地完成考試。
兼顧比賽和課業不容易 會把功課帶出國
靜璇在14歲那年,加入我國殘奧游泳隊,隨後不時會代表我國,參加各種游泳比賽,包括2022年和2023年的東協殘疾人運動會。

湯靜璇到柬埔寨參加東協殘疾人運動會。(圖:受訪者提供)
靜璇每周平均會訓練四次,每次兩個小時,學校放假時會增加次數。
同時得兼顧游泳比賽和課業,靜璇坦言,這並不容易,有時會覺得「時間不夠用」。
但是,她並沒有因此忽略任何一面,而是努力把它們都做好。她說:「我會儘量把功課做完再去比賽。有時我也會把功課帶出國,遇到不會的我就會問我的朋友(游泳隊員),因為他們都比我大,所以他們會教導我。」
手受傷一度陷低潮
訓練過程中也難免會受傷。靜璇在2022年11月參加訓練時,就不慎弄傷左手,2023年3月左右又右手受傷,這也是她的慣用手。
2023年對靜璇而言,也是非常忙碌的一年。她先是在4月份參加一個為期兩周的訓練營,然後緊接著又在5月份參加在我國舉行的殘疾游泳世界系列賽,為了準備這些賽事,她不得不缺課訓練。
短暫回歸校園約兩周後,靜璇又於6月份飛往柬埔寨,參加東協殘疾人運動會。

湯靜璇到柬埔寨參加東協殘疾人運動會。(圖:受訪者提供)
但是幸好,靜璇的同學都非常樂於助人,會在她缺課期間,幫忙記錄上課內容,而她比賽結束回國後,還有幾個月的時間,準備O水準會考。
備考期間,靜璇的老師們也會提供額外的輔導時間。
比賽會考皆獲好成績
今天(11日)是O水準成績放榜的日子,靜璇如願取得佳績。她在去年的東協殘疾人運動會中,也在女子400米自由式S10項目中奪得銀牌,並在100米自由式S10、200米IM SM10和50米自由式S10項目中,贏得銅牌,可謂皆大歡喜。
談及對未來的打算,靜璇表示,對運動科學(Sports Science)如營養師或物理治療師,以及生命科學(Life Science)都頗有興趣,但最終選擇哪個升學,她會再思考然後再決定。
靜璇的父母也對女兒一路走來的表現感到欣慰,王女士說,靜璇一路走來不容易,游泳使她更有自信,她接下來預計也還會繼續在國家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