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沉迷線上遊戲,目光離不開手機或電腦螢幕,導致犧牲了睡眠、上課沒精神、課業受影響,這些案例和故事在新加坡相當普遍。
原來不僅網上遊戲深受歡迎,走入實體電玩中心玩遊戲,同樣也讓年輕人著迷。
本地目前有147家遊戲中心持有經營執照。雖然中心在學校上課期間,只能在傍晚6點30分至深夜11點59分之間允許16歲或以下的顧客進場,但這些場所還是經常能看到青少年的蹤影。
其中一個最受這些青少年喜愛的遊戲類型,就是那些能透過投幣換取獎品或玩具的遊戲機,但令人擔憂的是,這類遊戲無形中似乎在鼓勵他們賭博。
遊戲含機會元素=買一個希望?
一名13歲的中學生告訴《海峽時報》,她每個月會到訪遊戲中心約五次,每次就會耗個一到兩小時玩樂,一個月下來可能會花上2500新元。
她還透露,每次去之前都會先從校服換成便服,因此「從來沒有被禁止入場」,估計是放學後就去。

這類能獲得兌換券來換取獎品的推幣機,相當受中學生喜愛。(海峽時報)
她對能換獎品的遊戲機特別感興趣,比如能換到玩具的夾娃娃機、或是能從中獲得兌換券的推幣機(coin-pusher machine),這些兌換券能換取的禮物範圍甚廣,包括家用電器、手機等。
她說:
「我上網其實也買得到這些玩具,而且不必花那麼多錢,但在遊戲中心贏得玩具的感受完全不一樣。」
「那種自己贏取玩具的滿足感,讓我感到非常快樂。」
內政部接受《海峽時報》詢問時指出,他們留意到遊戲中心和園遊會,提供越來越多包含機會元素的遊戲。
「他們會送出昂貴的獎品,比如手機或遊戲機等,這可能會加重人們受誘使賭博的風險,尤其是兒童等較容易被影響的人群。」
《海峽時報》記者走訪購物商場的四家遊戲中心後發現,約三成的遊戲機都是屬於兌換獎品的遊戲,一般都會擺放在遊戲中心入口處,以明亮顯眼的燈光和高分貝的音樂吸引顧客前去碰碰運氣。
有專家認為,當玩家被獎品吸引,獎品的潛在價值又比他們投入機器的金額高,那玩遊戲和賭博之間的界限可能會變得模糊。
上述定義確實能與「賭博」掛鉤,好比買個彩票,為的就是買個希望,望能贏得更高額的獎金,這樣一來不單能回本,還得到了一筆橫財。
然而,上遊戲中心還是有所區別,關鍵就在於玩家會不會上癮。
去遊戲中心不一定會成癮

成癮治療師說,對部分人而言,去遊戲中心只是一種逃離現實的方式。(紅螞蟻攝)
迄今,新加坡未有任何數據發現,中學生或青少年占遊戲中心顧客群多大的比例,也沒有調查揭露常上遊戲中心會否直接影響課業等方面。
有專家說,遊戲中心與其他遊戲類別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有機會贏得獎品,某些店家提供的獎品也許還是限量版,在其他店鋪是找不到的。
鷹閣醫院精神及心理專科醫生林汶龍表示,五光十色的遊戲中心,或讓顧客不自覺地忘掉時間,可以花數個小時在那裡頻頻按遊戲機的按鈕。
「長期下來,他們可能已習慣了遊戲中心玩遊戲機帶來的快感,希望從更高賭注的遊戲中獲得更多刺激。」
不過,林汶龍醫生說,這並不代表玩這類遊戲就會造成賭博成癮。
也有成癮治療師透露,推動人們賭博的因素,與玩兌換獎品類的遊戲背後的動機相似,但對部分人來說,「這些遊戲只是一種逃離現實的方式,暫時能忘掉煩惱、壓力,也能解悶。」
治療師補充說,當一個人的生活因為玩遊戲而遭受重大的損害或痛苦,才能說是玩遊戲成癮,其中包括花費超出個人能力範圍、人際關係受影響(如欺騙家人),或沒能去遊戲中心就會沮喪。
他說:
「這些遊戲通常不會太貴,不像賭博可能會讓人損失大筆金額。對大部分人來說,它不太可能對他們的生活造成顯著影響,而需要尋求專業幫助。」

專家認為,對大部分人來說,去遊戲中心不太可能對他們的生活造成顯著影響,並需要尋求專業幫助。(紅螞蟻攝)政府和家長雙管齊下
話雖如此,就像媒體訪問到的一些學生,他們每個月花上千元「投資」在遊戲中心,但不一定能獲得回報(獎勵),如果缺乏自制能力,很可能還是會繼續揮霍,不停地向家人要錢。
如果再考慮到這些青少年每月都會花幾小時泡在遊戲中心裡,他們的確在某種層面上需要受到管制。
內政部早前宣布,從2024年3月1日起,會對遊戲中心和園遊會提供的獎品實施管控。
這包括:獎品價值限制在100新元以內、禁止業者送出現金、現金等價物品、積分(credits)、商戶優惠券或優惠劵作為獎品,消費者也不得把獎品賣回給業者。
有遊戲中心業者說,他們對內政部即將推出的新措施表示歡迎,因為這會讓該領域轉向鼓勵顧客負責任地玩遊戲、主要集中在玩樂體驗,而不是物質獎勵。

2024年3月1日起,遊戲中心提供的獎品價值必須限制在100新元以內。(海峽時報)
警方也指出,遊戲中心內設置的任何遊戲機,都必須經由警方批准。
當然,家長在這一方面也扮演關鍵角色。
林汶龍醫生認為,為了保護青少年,家長應該監督孩子、限制他們在遊戲中心的花費,這樣一來他們在玩遊戲時就不會有過度放縱的行為。
追根究底,釐清這些學生顧客為什麼愛去遊戲中心,以及其推動力至關重要,就像中心業者說的,若能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電玩,玩一玩鬆懈心情其實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