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新加坡人都切身感受到那份「割肉之痛」。出外用餐時,價格雖然不變,但是食物的分量卻少了很多,變相起價。
然而,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高手確實在民間。
在經濟菜飯(又稱雜菜飯)攤「漫天要價」的新聞時有所聞、食材成本又越變越貴的當兒,身為顧客的我們未必只能當待宰羔羊,可以學會「如何花同樣的錢點到更多菜量」的秘訣。
以下的小竅門可是有根有據的,其中一些更是雜菜飯攤主給出的貼士,一些則是顧客親測(幾個人去同個攤位點菜,一人用了秘訣,一人不用,然後比較菜量)。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的醫療中心上方的食閣菜飯攤位。(新明日報)1、臉帶笑容點菜
笑一笑,萬事好商量。
擁有三間古早味雜菜飯的老闆Javier Ng說:
「我們能理解你今天可能心情不好,因為我們有時也會心情不好,如果顧客笑臉迎人地點餐,會讓我們心情由陰轉晴,也許會讓我們給你多夾點菜。」
禮多人不怪。
點菜時叫聲帥哥或美女、Uncle或Auntie、小妹或小弟,再來聲謝謝,也許雜菜攤老闆心情一好,就會給你加菜。
2、光顧使用夾具的雜菜飯攤
有些雜菜飯攤是使用夾具夾菜,有些則用勺子舀菜。
Javier說,那些使用夾具夾菜的菜飯攤位,可能會比用勺子舀菜的,夾起更多食物放在盤中。這是因為攤位員工用夾具夾食物時,通常第一次都夾得不夠,必須夾第二次。夾的時候完全憑感覺,兩次加起來的分量可能會比一人份多一些。
相反的,用勺子舀食物,舀一勺就是一人份,能夠「加量」的空間不大。
3、把白飯和菜肴分開放
把米飯和配菜分開放,這樣做會讓裝菜肴的盤子看起來好像還有很多空間,攤位員工就會不自覺地給你夾多點菜,讓盤子沒那麼空。
4、先點肉類再點菜
開始點餐時,盤子是空的,先點肉類的話,攤位員工一般會給你分量多一些,這樣就會比較實惠。
相反的,如果飯盒或碗盤上已擺滿豆腐、雞蛋或蔬菜,最後添加的肉類一定會較少。
也有人說,先點肉類會讓攤位員工對你的消費能力有一個良好的初始印象,覺得你出手闊氣,以為你第一個菜點的是肉,接下來要點的應該會是較昂貴的食材,於是就會投桃報李給你多夾一點。

雜菜飯的特點是經濟實惠,不過在萬物皆漲的年代,也不是那麼便宜了。(聯合早報)5、指著同個菜式久一些
假裝分心,在攤位員工給你夾了菜之後,繼續指著同個菜式,對方以為自己夾不夠,會下意識地給你多夾一些。
不過,也有人在嘗試這招時翻車。該攤位員工誤以為同個菜式他要雙份的量,不僅收了雙倍價格,他也吃不完,得不償失。
6、事先想好點什麼菜肴
必須事先想好點什麼菜肴,否則匆忙間,特別是排長龍的時候,攤販會夾很快,也許會給你較少的菜量。
點菜的時候不要著急,不要一口氣把你要吃的食物說完,這樣菜飯大叔也會匆匆忙忙為你盛好飯菜。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你的分量很少,會吃虧。
點菜的時候應該慢慢來,這樣攤位員工會在你思考的時間內,不經意慢慢給你加菜,讓你的分量越來越多。
7、要求「多一點飯」,通常不會額外收費
買菜飯時要求「加飯」時,表述方式的不同,價格也會有差別。
這都是措辭的關係。
如果要求對方「加飯」,多數雜菜飯攤位都會額外收費。不過當你說「多一點點飯」時,對方通常不會收費,反而讓你撿了個便宜。
8、自帶飯盒
攤位員工平時都以自己的盤子或打包盒作為參考來夾菜,如果顧客自帶一個比打包盒或盤子稍大一些的容器,也許會打亂他的視覺參照,讓他無意間給你夾多一些菜肴的分量。
不過也有人試過這招後反饋,攤位員工不僅沒給他加料,還減料!
網民認為,也許攤位員工沒得參照又擔心夾太多,反而小心翼翼地夾,最後分量反而變得更少。

經濟菜飯檔口。(聯合早報)
大家不妨將這份「秘笈」收藏起來,下次學以致用試試看。
不過,這些招數有效的前提是,雜菜飯攤的售價不透明化,分量也不統一化。
可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全島的雜菜飯攤位,都可以做到菜式價格明碼實價標出。加飯、多飯也應標示出價格,菜色的分量也應統一化,才能避免各種「被砍菜頭」事件發生。
蟻粉手上還有更多點菜飯的大招嗎?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