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6年起,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上限,將分別上調至64和69歲。同年,新加坡也會進入超老齡化社會,每5人中就有1人在65歲以上。
那麼,新加坡人靠什麼養老呢?答案是:自己養自己,政府在幫你。
新加坡的公民和PR工作後,僱主和自己每月都要強制「存錢」到「中央公積金」(簡稱CPF)。55歲前,CPF里會有3個帳號(普通帳號、醫療帳戶和特殊帳戶),55歲後開始有第4個帳戶——退休帳戶。

(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連續15年獲評為亞洲最佳)
《2024年財政預算案》中,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公布了兩個新政,跟養老息息相關——
年長工友CPF調整:2025年1月1日起,55歲 - 65歲員工的公積金繳交率,將提高至1.5% 。(政府將提供額外1年的過渡性公積金抵消 (CPF Transition Offset)幫助僱主減輕成本壓力)
中年人職業培訓加強:2024年5月起,為所有40歲及以上的新加坡人提供4000新元的「技能未來"信貸額度。
解讀一下,兩個政策承前啟後,提高40多歲中年人的工作能力,才能讓他們到50/60歲的時候還能有所建樹,提高CPF對僱主不是負擔,養老金的池子更大,真正退休的時候更有底氣。
同樣的,提高 「法定退休年齡」本質上也是一種保護。
所謂「法定退休年齡「,指的是在這個年齡之前,僱主不能以年齡為理由辭退你,而不是指沒到這個年齡不能退休。換句話說,提高退休年齡是保障打工人能夠合法工作的權益,而不是強制打工人「不到64就強制繼續干」。

新政的推動,離不開全國職工總會(職總)常年的推動和努力。
職總副秘書長王志豪談到:"我感謝財政部長在本預算案中宣布,這必將有讓老
年工人們的公積金更快增長起來。現在一切的行動,是為了實現我們到2030年的最終目標。」

職總將為持續所有工友爭取利益。職總副秘書長陳國明也在《新財政預算案的政策辯論會》表示, 呼籲僱主儘快與全國職工總會和工會合作,成立企業培訓委員會(CTC),企業可以更快地轉型,各個年齡段的工人都可以得到相關技能的培訓。
從2024年4月1日起,職總就業與職能培訓中心(e2i)將從新加坡勞動力局(WSG)接管指定的職業中心和就業與技能中心,在全島設立站點,為不同工種的人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輔導和技能提升等服務,幫助新加坡人尋找就業機會。

職總始終認為,要實現新加坡的經濟增長,核心競爭優勢必須是一支高素質的、為未來做好準備的勞動力隊伍。
#EveryWorkerMatters
#EveryOlderWorkerMatters
CH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職總丨來源/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