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雇員昨天起可返回工作場所,帶動中央商業區的人潮,再加上堂食座位「解封」,市中心食肆的生意量普遍上漲至少10%。
《聯合早報》記者昨天(4月26日)走訪市中心時觀察到,由於公眾無須保持安全距離,各家食肆開放所有座位,吸引許多上班族三五成群堂食。
菲立街一帶的濱海食閣座位增加約兩成,經營魚湯攤位的吳金財(42歲)說,除了堂食的人變多之外,整體人潮也多了15%。
負責烹飪的吳金財說,昨天的午餐人潮比之前持續了多一小時,因此他會增加兩成的魚肉進口量。
「我感覺生意越來越好,恢復的步伐也在加快。」
位於凱源中心的馬吉街熟食中心在午餐時段約有九成的座位占滿,更有攤位排起多達30人的人龍。
馬吉街潮州粿條面檔的經理陳理察(38歲)說,熟食中心從早上9時開始就能看到人潮多10%,結果提早半小時就賣完。
不過,他擔心將來防疫措施還會有變數,因此會再觀望多一個星期,才決定要不要調整進貨量。
在廈門街熟食中心幫忙女兒看顧沙拉店的王亞南(76歲)也認為,許多公司暫未確定工作安排,另外也有不少上班族可能因為長周末即將到來,選擇這周請年假,因此要等到下周三之後,情況才會穩定下來。
不過相比上周二,王亞南說,生意增加了約兩成。
今天到馬吉街熟食中心用餐的食客曾妮(33歲,銀行業務人員)說,工作性質不允許她居家辦公,一直在市中心上班的她因此可以明顯感受到市中心的人潮從上個星期就開始回流。
政府早前在4月5日放寬條例,讓多達75%的員工可返回辦公場所。
曾妮估計昨天的人潮比前天多了10%,排隊的時間也多了5到10分鐘,不過因為桌椅解封,因此更容易找到座位。
「從現在開始,進入小販中心不需要用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應用登記,桌椅也恢復回疫情前的樣子,讓我覺得更接近之前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