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明年恐出現衰退
9月16日,世界銀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世界三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歐元區經濟持續放緩,同時,全球多國加息以應對持續的通貨膨脹,世界可能正逐漸走向全球經濟衰退。
研究表示,全球經濟正處於自1970年以來最嚴重的放緩之中,另一方面,消費者信心的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了以往。

世銀總裁馬爾帕斯擔心,全球增長急劇放緩的趨勢將持續下去,並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造成毀滅性後果。
世銀表示,除非全球供應中斷和勞動力市場壓力消退,否則2023年全球核心通脹率(不包括能源)可能保持在5%左右,幾乎是疫情前五年平均水平的兩倍。
世行指出,2023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放緩至0.5%,或按人均計算收縮0.4%,在技術定義上已屬於「全球經濟衰退「。
經濟衰退的後果
在經濟衰退期間,失業率特別高,對民生產生嚴重影響。低技術,低學歷的工人和青年是最容易失業。
失業會對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帶來負面影響,也會影響個人的健康和福祉。
全面的經濟衰退對就業的影響,可能連續持續幾個季度。
全球經濟衰退不僅是民生和社會問題,往往也是政治問題。

1929年爆發全球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短短時間內,世界各大經濟體都經歷了經濟結構分崩離析的浩劫。
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一直持續了10年之久,波及日本、美洲乃至全歐洲。
在經濟危機中,國家之間對市場的爭奪,使各國分裂對立程度加深,出現了以單一國家為核心的集團化對抗。這些對抗擴大了經濟衝突,導致國家集團對抗局面的形成,最終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的人約為7000萬。
外貿同比增加雙位數
環比則下降個位數
最近兩天,新加坡出了兩個與經濟和民生有關的重要消息。
第一個消息是:八月份新加坡非石油國內出口同比增長11.4%,高於七月份的7.0%。
第二個消息是:由於持續開放,經濟復甦,帶動就業,七月份總體失業率維持在2.1%,已回落到疫前水平。
我們先來看看外貿。
2022年八月份,新加坡外貿同比增長26.0%,低於七月份的30.5%;出口同比增長21.8%,低於七月份的28.8%;進口同比增長30.9%,低於七月份的32.4%。
無論外貿總量、出口、進口,八月份同比增長都是雙位數,但增幅皆比前一個月為低。

所謂「2022年8月份同比增長」,指的是與去年8月相比。
另一方面,八月分外貿環比則出現下降。所謂「八月份環比」,就是跟七月份相比較。
八月份,新加坡外貿總額1183億新元,環比下降6.8%;出口總額611億新元,環比下降6.4%;進口總額573億新元,環比下降7.2%。

關鍵的非石油國內出口
連續21個月擴張
八月份,新加坡關鍵的「非石油國內出口」同比增長11.4%,增幅比七月份的7.0%為高,連續21個月擴張。

八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171億新元,比七月份的178億新元為敵,環比下降3.9%。

「非石油國內出口」的增長主要動力是非電子類產品,同比增長16.9%,比上個月的6.1%高相當多。
電子類產品出口同比則下降4.5%;其中,電腦零部件出口下降23.5%,磁碟出口下降21.3%,集成電路出口下降6.6%。
十大出口市場
唯獨對大中華區出口出現萎縮
在新加坡「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的十大市場當中,增幅貢獻最大的是美國、歐盟、印尼、日本、韓國、泰國,皆為雙位數增長,美國增長高達60%,歐盟增長57.3%;新加坡對中國大陸、香港特區、台灣地區的NODX則下滑。


中國大陸八月分外貿同比增長10.1%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9月7日發布數據,今年八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7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2.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8%;進口1.5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外貿發展環境,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出台穩外貿系列政策,推動外貿實現了穩定增長。
新加坡失業率跌至疫前水平
9月14日,新加坡人力部發布2022年第二季度勞動市場報告。

截至今年六月,新加坡勞動市場一共有350萬5700人,不計家庭女傭。

總體失業率維持在2.1%,居民失業率為2.9%,公民失業率為3.0%。

居民長期失業率下降至0.7%。

被裁員人數從今年第一季度的1320人降至990人。

66%的被裁人員,在六個月內能找到新工作。

第二季度,由於持續開放,經濟復甦,帶動就業,增加了6萬6500個就業崗位;今年上半年,一共新增了10萬8500個就業崗位。

2020年至2021年,由於疫情影響,大批人員失業,就業崗位出現萎縮;2022年,在克服疫情影響之後,開始出現大量新增崗位。

新加坡勞動市場人手緊缺,職缺率持續上升,今年第二季度達到2.53,換言之,每一個待崗人員,就有2.53個崗位空缺待填補。

招聘率從2.5%上升至2.6%,辭職率維持在1.7%。
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
七月份回落至5.4%
據人民網報道,今年以來,受超預期因素影響,就業壓力有所加大,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顯效,穩就業政策持續發力,中國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自5月份開始連續回落,7月份已回落到5.4%,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介紹,7月份就業狀況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是就業主體人群就業繼續改善。7月份,25-59歲成年人失業率為4.3%,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表明就業基本盤保持基本穩定。
二是農民工就業群體就業好轉。7月份,外來農業戶籍人口失業率為5.1%,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外來農業戶籍人口失業率快速下行,目前已連續兩個月低於整體失業率水平。

三是大城市失業率下降。隨著疫情形勢改善,大城市就業市場較快恢復。7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6%,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四是青年人就業持續承壓。7月份,16-24歲城鎮青年人失業率為19.9%,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隨著經濟恢復和穩就業政策,特別是對年輕人就業幫扶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總體上來看,就業情況會逐步好轉,保持穩定。」
他表示,下階段,要繼續落實好各項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舉措,推動經濟持續恢復,積極助企紓困,擴大就業崗位,加大穩就業力度,加強對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推動就業形勢穩定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