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雖然是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但詐騙案件仍然屢見不鮮
辣媽給大家總結了
最近發生的一些詐騙案件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圖源:CNA
中國遊客被騙12萬新幣
一名中國遊客在新加坡的悠閒假期,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從美夢變成了噩夢。
據本地媒體報道,這名姓姜(音譯)的女子今年來新加坡度假,被騙走了9萬美元(約12萬新幣)。
姜女士5月1日在新加坡開啟了為期5天的旅程,並在回國前一天通過約會應用程式結識了一名男子。

圖源:TST
男子自稱名叫張毅(音譯),35歲,來自中國湖南,在本地一家建築公司工作。他還告訴姜女士,他在新加坡生活了7年,大約兩年前成為永久居民。
姜女士通過約會應用程式的定位功能,確認男子確實居住在新加坡後,兩人繼續在WhatsApp上進行通信。通過通話,姜女士也聽出了男子的南方口音,證實了他之前提供的信息是真實的。
5月20日,男子向姜女士發送了一個下載加密貨幣投資和交易應用程式的連結,還借給姜女士3.5萬美元投資該平台,告訴她6月24日將會有很好的行情,可以賺取巨額利潤,慫恿姜女士多次充值投資。

圖源:TST
6月27日,當姜女士想要提取她的「收入」時,被交易行告知必須先繳納2萬多美元的稅款。之後,姜女士在平台上多次遇到拖延,或被「客服」要求匯入更多的錢。
5月20日至6月27日期間,姜女士分20次向這個加密貨幣應用程式匯入了9萬多美元。
與此同時,男子告訴她自己中了新冠,病情嚴重,在新加坡中央醫院住院,錢不夠,要求姜女士歸還她向他「借」的35,000美元。
直到6月30日,姜女士才感覺不對勁,聯繫了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和警方,但被告知要先聯繫中國警方。中國警方目前正在調查此案。
免費回收騙局
「免費回收」本來是一項綠色環保運動,鼓勵大家互相贈送不再需要的物品,但在過去幾個月里,這個活動居然被用來詐騙。
新加坡警方表示,自今年5月以來,至少有82名受害者上當受騙,總損失至少達$2,500新元。

通常人們會把自己不需要的二手物品上傳到網站或APP上,包括書籍、家具、美術用品、嬰兒用品、植物等。
這樣做可以幫助人們清理自己的家,同時確保狀況良好的物品不被浪費,重新實現它們的價值,同時也為一些節儉的人提供了省錢的機會。
在Facebook上快速搜索,你會發現至少8個新加坡免費回收群組,每個群組的成員人數從2,800到71,000不等。
警方解釋說,騙子在Facebook、Goodhood、Telegram 和 Carousell等平台上上傳了一些免費贈送的物品,包括自行車等體積較大的物品和冰箱等廚房用具,看起來非常有吸引力。


當受害者在這些平台上向他們發消息時,騙子會要求支付運費或預訂費。
例如下面這個騙子,他告訴受害者可以在裕廊西自提,或支付$25送貨上門。

下面這個騙子要求支付$30的冰箱運費。

可以通過PayNow、Singtel Dash和GrabPay等進行支付。
以下是詐騙者發送給受害者的GrabPay二維碼示例:

付款後卻沒有收到物品,受害者才會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警方建議公眾,避免向身份不明的人付款。有興趣接收免費物品的人,應該仔細查看用戶的個人資料,並且儘可能選擇當面交易。同時,如果發現可疑用戶和詐騙帖子,應向相關平台舉報。
對於在新加坡遇到的各種疑似詐騙行為,我們都可以尋求警方的幫助!
1 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詐騙

2 冒充網購賣家詐騙

3 冒充網絡交友詐騙

4 冒充金融機構詐騙

新加坡政府還研發了一款防電信詐騙的app叫「ScamShield」,類似中國的反詐APP。辣媽親測,安裝了以後,騙子電話果然少了很多。
新加坡警方強調,中國警方、國際刑警組織和其他海外執法機構,在未經新加坡政府批准下,都無權在本地開展行動、逮捕人或要求公眾協助任何調查。
提醒大家,公眾若接到不明人士的來電,尤其號碼有「+」前綴的海外電話,可採取這些預防措施:不理會、不要提供個人信息和銀行資料、不要進行任何匯款。
警方表示,公眾若有關於此類詐騙案的信息,可撥打警方熱線1800-255 0000通報,或撥打999獲得緊急援助;亦或可撥打1800-722-6688或登錄網站www.scamalert.sg尋求相關建議。

提高警惕,全民防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