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的第一批新冠疫苗已經送達新加坡。但是,螞蟻聽到了好些聲音,說是不會接受打中國的新冠疫苗。為什麼來自美國或者其他地方的疫苗沒有這樣的聲音,而只是來自中國的疫苗一見面就受到了不是很友好的反應。也許是大家在聽從「內心的聲音」吧。這個「內心的聲音」從何而來?螞蟻也不知道。
螞蟻雖然不是很懂所謂「內心的聲音「,但是,對於」資本的聲音「,螞蟻略懂一二。
大家請看看下面這張螞蟻為大家辛辛苦苦整理的表格:

本財年,在所有板塊中,淡馬錫對於醫藥板塊的投資排第一,在它重投的這個板塊中又重投了中國。從上圖可以看到,8個淡馬錫介入的醫藥方面的投資項目,5個中國,2個美國,1個英國。我自己估計,對中國的醫藥公司的投入大概占去這個板塊的80%左右。所以螞蟻說,很多人所謂「內心的聲音」和「資本的聲音」是背道而馳的。

(圖源:網絡)
當然,資本首先是逐利的。淡馬錫這麼做,當然是因為這樣做能讓他們賺到錢。其實歷史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在截止2020年3月31日的財年裡,對於中國的醫療公司的投資回報率,一個是31.3%,一個是40.4%,而相比起來自歐洲發達世界的一家醫藥公司投資是負3.9%。要是你,你會怎麼投呢?那為什麼相比其他地區,這一個地區的這個板塊如此賺錢呢?這裡面的原因,我覺得應該不止一個,但是如果我們用「內心的聲音」去尋找答案,那肯定是找不到的呀,因為那只是你個人的經歷和認知所帶來的感覺而已。用理性的分析去思考一下:會不會是因為人家的科技進步了,所以人家的醫療產品更加有效更加具有競爭力了?而我們的內心還沒有更新到這一事實。

另外,淡馬錫的唯一股東是新加坡財政部,新加坡的政府醫療機構每花一分錢會經過財政部,你每次去政府醫院看病,帳單上所告訴你的大概50%的政府補貼來源於財政部,而財政部的這部分花費來源於淡馬錫所賺的錢。這個關係請細想一下。我說這些是想讓你明白,你今天可以對中國的疫苗說不,明天,如果醫生給你開的藥都是來自中國的藥,因為就只有中國的藥,你還能說不嗎?當然這比較極端,但螞蟻認為這是趨勢,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適應的。
所以,你覺得你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還是應該多思考一下,參考一下「資本的聲音」,讓你的「內心的聲音」有一些新的聲音?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