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標準
新加坡能否批准主要取決於申請者個人條件,以及申請在新加坡公司的運作情況。
如公司在沒有為新加坡經濟、員工崗位提供、公積金繳納、稅收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話,在續簽創業准證和申請PR永居身份時將難以批准。
優勢
1、申請人移民的同時,在新加坡擁有自己的事業。
2、新加坡穩定的經濟環境下,保障了商業環境的穩定發展,創業風險小。
挑戰
1、需要申請人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公司的運營需要申請人自行把握。對招聘本地員工人數的要求非常嚴格。
2、公司的運營情況及項目拓展都取決於申請人自己的決策,申請人自行承擔公司運營的風險。
作為創業者,以下選項中是否滿足其中至少一項呢?
1)公司是否有籌集到來自天使或VC投資至少10萬新幣的資金
2)是否為孵化基地或加速器的在孵企業
3)是否有商業網絡或成功的經商背景(成立且賣出過一間科技公司;在世界知名的孵化或加速器;有在所經營領域內很強的商業網絡;在專業領域或創業成就方面有受到過國家級, 或媒體和企業機構的認可)
4)持有國家級認可的智慧財產權
5)與新加坡高等教育協會或機構有正在進行的合作項目
6)有較好的投資記錄(投資並促進過大規模的商業;大型企業至少八年的實質高管經驗) 如果滿足以上其中一項,恭喜你,符合創業准證申請的全部條件,可以直接申請了。申請創業准證家人可陪同
01.DP(家屬准證)
創業准證(Entrepass)可為配偶和21歲以下未成婚的小孩(包括法定養子/女)申請DP,只要滿足如下條件:
a.公司運作一年
b.聘請3名本地普通員工,或者聘請1名PME(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等。)
c.開銷達到10萬新幣
02.LTVP(長期探訪准證)
創業准證(Entrepass)也可為父母申請LTVP,要求:
a.公司運作滿一年。
b.聘請6名本地普通員工,或者聘請2名PME(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等。)
c.開銷達到20萬新幣。
更新創業准證的要求 創業准證除第一次外,每兩年需要更新一次,更新條件如下:

創業准證申請材料
01.個人資料
a.護照型照片2張
b.護照複印件(個人信息頁)
c.個人簡歷(基本資料 學歷 工作經歷 經商經歷 得獎記錄 個人特長等等)
d.過去工作證明及推薦信(無經商經歷者,必須提供)
e.最高學歷證明(需翻譯,中國大專或以上學歷需學信網認證(www.chsi.com.cn)
f.其他個人獲獎或專業資格證書(需翻譯)
g.個人存款證明(中國或新加坡銀行都可)
h.專利證書或著作權證書(需翻譯)
i.其他個人材料(視個人情況分析)

02.公司資料
a.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
b.股權證明
c.公司過去3年的財務報表
d.其他公司資料(如宣傳冊,網址,照片,租約,辦公室照片,獎狀等等)
03.商業計劃書
04.專利/智慧財產權證書(如有)

04:51
結語
新加坡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其享有「亞洲瑞士「之稱的榮譽。各大公司紛紛選擇新加坡,也正是看中了當地穩定的政治環境與值得信賴的政府。加之本地的華人文化和同在亞洲的地理優勢,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了新加坡作為國際化的第一步。
由於2020年全球疫情逆襲導致很多人對醫療和醫療保險有很大的關注,我們作為新加坡本地移民留學資產配置等方面的顧問公司,所以大部分需要我們協助的客戶都會問到新加坡醫療方面的問題,我相信也有一些客戶在各種媒體報上也看到不少關於新加坡抗擊疫情的措施和具有成果的相關報道,世界衛生組織也為新加坡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成功給予肯定和高度評價。

新加坡的醫療條件和技術等在全球也是遙遙領先,東南亞一些領導人體檢和治療一般都會選擇在新加坡。

新加坡的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並存,基礎醫療門診80%由私立醫療機構或是家庭醫生診所提供,另外20%則是由綜合診療所提供,而綜合醫療、專科和24小時急診主要由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占80%的比例,剩下的 20%由私立醫療機構提供。

此外,新加坡通過有效的政策調控,使新加坡的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新加坡醫療體系主要分為三個層級:
基礎層:遍布全島各地的基礎醫療單位,包括綜合診所和家庭診所。
中間層:是新加坡的各種綜合性醫院。如果在診所看不好,那麼就需要診所醫生寫的推薦信,將病人送去綜合性醫院向專科醫生進行就診。
高層:頂端的是一些專科醫院,比如癌症治療中心,精神病治療中心等。

公立醫院還承擔著一個重要的責任,把守從學生成為醫生的最後一關。在新加坡,醫科大學的學生畢業後,必須先到公立醫院學習、培訓和服務一段時間。
經過實習,合格後,才算是真正"畢業",具有醫生資格,而後可以選擇進入私立醫院或者自己開診所。
為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新加坡還制定了許多醫療保健的行規及標準,不斷促進醫療技術的革新與發展。
新加坡醫療保健系統由保健科學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一批受過嚴格專業訓練的專家掌控。
這批專家運用他們豐富的經驗,確保病人能從日新月異的醫療新技術中獲益。
保健科學局在藥品的檢測管理,醫療設備,藥物分析,法醫鑑定,防輻射保護方面制定了嚴格的標準。
新加坡非常重視先進醫療設備的投入,引進了美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也通過引用磁共振聚焦超聲手術系統,成為東南亞首家無需開刀治療子宮肌瘤的國家。
新加坡的亞太醫科中心2018年引進了目前西門子先進的MRI核磁共振,可以真正做到無輻射,可以進行最精密的早期癌症篩查。
除了先進的醫學技術,新加坡的醫護人員素質也飽受讚譽。
一名新加坡的醫學院畢業生,通常要經過6~8年的培訓,才能成為一名能獨立為患者出具治療方案的資深腫瘤醫生。
而在這之前,他們都要到美國、英國等醫學技術發達的國家進行1~2年的學習與研究,專攻某一種腫瘤的診斷與治療方法,與世界先進的技術保持一致。



新加坡醫療保障制度
新加坡是依靠政府補貼和強制個人保險來實現全民醫保的典型國家,實行政府津貼、保健儲蓄、健保雙全、保健基金四者相結合,把縱向的自我積累與橫向的社會共濟保障以及政府為貧困人群的最後保障結成一個整體,從而使每個新加坡人能得到良好的基本醫療服務。

政府津貼:新加坡政府按照門診和住院兩種類型來為病人提供財政補貼。其中,就門診看病而言,政府為成年人補貼50%,對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和65歲以上的老人補貼75%。而對於住院患者,根據住院條件的差別,病房分A、B1、B2、C四個等級。對各等級病房的補貼率分別為0、20%、65%和80%。如果每次總住院費超過500新元(C級)至1000元(B2級),即可啟動保健儲蓄。

保健儲蓄計劃:這是一項帶有強制性的全國醫藥儲蓄計劃,相當於我國的城鎮在職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國民必須將每月收入的7%~9.5%儲存入個人專用戶頭,用於支付戶頭持有者及其直系親屬的住院費用和特殊的門診費用。為避免儲蓄提早用盡或過度耗費,此項保健儲蓄在使用時是有限度的,政府積極鼓勵患者選擇與自己經濟實力相稱的病房等級。

健保雙全計劃:設立於1990年,健保雙全的投保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首次繳付公積金時,就自動在健保雙全制度下交保,除非他們選擇退出。這是一項低廉的重病保險計劃,為投保人提供重病保障,萬一患上重病或長期疾病需要龐大的醫藥開支,而保健儲蓄又不足支付這些開支時,可動用健保雙全資金。

保健基金:設立於1993年,是政府設立的一項保健信託基金,主要使用利息收入協助貧困病人支付醫療費用,其實質是通過政府買單為貧困者提供安全網,是一個托底的國家保險基金。
近年來,到訪新加坡的醫療旅遊者人數正逐年穩定增長,很多人去新加坡接受先進的治療或常規健康檢查。而也有很多移民新加坡的人士反映,新加坡先進高效的醫療體系也是他們移民新加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結語
新加坡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其享有「亞洲瑞士「之稱的榮譽。各大公司紛紛選擇新加坡,也正是看中了當地穩定的政治環境與值得信賴的政府。加之本地的華人文化和同在亞洲的地理優勢,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了新加坡作為國際化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