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的結核病情況好轉,去年有1306起活躍型結核病的新病例,較前年少54起。即使在冠病疫情期間,我國依舊具備足夠的檢測結核病能力,病患接受相關檢測的機會也沒有減少。
根據衛生部昨天(3月24日)發布的文告,我國的結核病新病例從2020年的1360起,減至去年的1306起病例。這意味著,結核病的發病率去年為每10萬人中有約32.8起病例。不過,結核病在本地仍屬於地方性流行疾病,有高達三成年長人口是潛伏型結核病的感染者。
在去年患上結核病的病患中,本地出生的公民占78.6%。衛生部也透露,結核病病患仍以年長群體和男性居多。在1306起新病例中,有超過七成(73.1%)是50歲及以上的患者,男性病患則高達851人。
另外,本地去年也有117起舊病復發的病例。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也出現八起耐多藥型肺結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的新病例。衛生部強調,耐多藥型肺結核依然是本地一大公共衛生威脅,因為這類結核病更難治療、治癒率較低,死亡率可高達30%至40%。
衛生部指出,結核病分活躍型和潛伏型,若確診患上活躍型結核病,病患須立即接受治療,醫生也會為他開病假單。病患開始接受治療後,就不具傳染性,並不再構成傳染風險。因此,他的工作場所或學校不會有進一步感染的風險,無須關閉。那些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若患上潛伏型結核病,也不具傳染性,可照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