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昨天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線上舉辦的新加坡透視論壇2021研討會上,談及新加坡在后冠病時代的目標。論壇今年通過視訊方式進行。

著重談了兩個問題:
1 如何讓年長員工有能力保住飯碗
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說到,新加坡勞動隊伍中的弱勢者,是過去沒機會受教育的較年長國人,因此新加坡在探討如何提高低收入群體的薪金時,著重探討如何讓年長員工有能力保住飯碗,從制度中獲益。
他指出,扶助低收入群體的關鍵在於制度設計,而且必須充分考慮最弱勢、最欠缺技能的是哪些群體,這也會因國情不同而異。
2 如何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
尚達曼說,新加坡收入最低的20%員工,實際收入在過去10年雖增長四成,但僅彌補了前10年的收入停滯。
這是由於本世紀首10年出現兩次經濟衰退,而經濟不景時,低收入者總是首當其衝。
他因此認為,應充分善用國人在疫情中展現的團結精神,為低收入員工做更多。
他強調,要提升他們的收入,須採取綜合方案,這涵蓋漸進式薪金模式、就業入息補助,以及能為各階層創造就業機會的經濟戰略。
最低薪金制 漸進式薪金模式
針對最低薪金制和漸進式薪金模式之辯,尚達曼指出兩者在理念上沒有不同,只是具體設計和應用方面存在差異。
尚達曼說:「儘管多數經濟學者不再認定最低工資會導致失業……但任何人都不能斷言,最低工資不會導致失業。」

1 最低薪金制 最低薪金制是針對年長員工的,幫助他們從制度中獲益;在談論提升低收入階層的薪金時,我們必須考慮的是年長員工轉換工作、保住飯碗,從制度中真正獲益的能力……我們必須保障的,是有工能做、能做出貢獻,以及能賺取更高薪金的尊嚴。
2 漸進式薪金模式
漸進式薪金模式是針對低收入者的,幫助提升他們的收入,以及能為各階層創造就業機會的經濟戰略。
兩個制度 目的
1 呼籲僱主消除對年長員工的偏見
尚達曼對年長國人的處境表示關注,並呼籲僱主消除對年長員工的偏見。
他指出,問題的關鍵並不只在於技能不符合工作需求,而是僱主是否願意聘請這些已具備技能的員工,讓他們提升技能。
他說道:「僱主必須採取更高尚的途徑,利用政府的措施,聘請年長國人……我有信心我們能找到方法,既幫助求職的員工,同時在緊縮的勞動力市場形勢中為企業提供幫助。」

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的關鍵條件,政府為推動終身學習而推出的技能創前程計劃也要勞資政各方的協調,才能達到平衡,不僅讓企業提升勞動隊伍的技能,也讓員工保持受僱能力。
一同擔任主講者的美國著名經濟學者、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泰勒·考恩(Tyler Cowen)發言時指出,「終身學習和再培訓是進行自我組織的重要門路。因為科技、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迅速發展,現在掌握的技能在10年、甚至五年後就會過時。」
2 技能階梯上下端工作都須確保留在新加坡
尚達曼指出,越來越多高技能員工在全球範圍爭取商業和就業機會,低技能員工卻停留在與亞洲大量低薪勞動力的競爭。
如果純粹按勞動力成本套利來決定哪些工作崗位設在新加坡,企業會將區域中心和管理、營銷、研發職能設在新加坡,並將技術水平最低的工作外包給亞洲其他地區。
新加坡經濟政策要制止的正是這點,新加坡必須確保無論是技能階梯上端或下端的工作都留在新加坡。新加坡須讓企業了解,同時把高技能和中低技能工作崗位設在新加坡的好處。

例如,新加坡商業生態系統完善,能提供一流物流方案及持續提升員工技能。隨著更多領先公司設在新加坡,新加坡的勞動隊伍素質也會提升。
尚達曼昨天也還以美國國會大廈騷亂事件中,不少滋事分子屬中產階級,強調維持社會流動的重要。在許多先進國家,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提高……當人們長時間卡在同個地方,他們會因高不成低不就感到焦慮。
他重申,新加坡須有「電動扶梯」,既帶動所有人向上,也允許人們在電動扶梯上交換位子,提高社會流動。
3 專家的看法
美國著名經濟學者、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泰勒·考恩(Tyler Cowen)說:
「新加坡在培養人才方面做得相當好。正當世界陷入紛亂,忙著區分自我組織能力優劣時,你們在世界上打的招牌是可預測性,你們推銷的是法律服務、仲裁和某種穩健性……你們的做法更多是把頂尖人才引進政府,讓他們在團隊里發揮作用,然後在私人領域需要支持的時候,為跨國企業提供大量資金……沒有其他人打造出這樣的模式,這是種持續不斷、令人嘆為觀止的企業家行為。」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說:
「新加坡政府推出了產業轉型藍圖,幫助不同產業的公司發展和實現多元化。我們也能為個別產業的員工推出相同措施,探討他們在職業道路上怎麼前進。向員工徵求反饋,了解他們想看到什麼樣的人力資源政策和培訓改進,將賦予他們開闢自己學習旅途的能力。長遠而言,這也將確保技能創前程的培訓補助金得到充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