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醫生預計解封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人數將增加。新加坡斷路器期間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人數量減少了很多,但隨著新加坡的逐步解封,醫生預計ARI病人將增加很多。

(新加坡街頭的人群)
衛生保健專業人士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說,病例減少的原因有很多。
Parkway Shenton的醫療主管Edwin Chng博士說,斷路器以來,Parkway Shenton旗下的42家診所的ARI病例下降了80%,每個診所接診數量不到20個。
他表示:「這可能是由於政府在斷路器期間的有效措施。」

(斷路器必須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
EH Medical Clinic的全科醫生(GP)Tan Liat Leng博士則持另一種看法。
他說:「這可能是因為居家工作的病人覺得看醫生沒有什麼效果,或者是覺得症狀太輕,沒有專門去診所的必要。」
家庭醫生阿齊茲·諾丁(Aziz Noordin)說,第三種可能性是,患者不想接受病毒檢測。

(病毒檢測現場)
來自淡濱尼家庭診所的Aziz醫生說,他的許多ARI患者告訴他,因為要接受病毒檢測,所以他們不想去診所看病。
「如果確診感染,後果不敢想像。我的家人孩子怎麼辦?」
Crossroads家庭診所Quah Soon Wee醫生說,斷路器期間,來他診所的ARI患者少了50%。
他說:「他們不想進行拭子檢測,也不想被迫休五天的病假。」

(醫護人員在進行病毒檢測)
ARI患者一直是冠狀病毒拭子檢測的重點檢測對象。
6月2日,新加坡政府表示,所有12歲以上的學生和學校教職人員如果患了急性呼吸道感染,必須要進行病毒檢測。
6月19日,這一範圍擴大到45歲及以上的人群。
衛生部(MOH)於6月25日表示,從7月1日開始,所有13歲及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都必須接受冠病病毒檢測。

自三月以來,約有600名Parkway Shenton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接受了冠狀病毒檢測,30人確診患病
Northeast Medical Group的醫療主管陳德泰(Tan Teck Jack)博士說,Northeast Medical Group在新加坡一共有9個診所,第二階段之前他們每天大約要給20名ARI患者進行冠病病毒檢測,很少有人病毒檢測呈陽性。
解封以來,來他的診所看病的ARI患者人數增加了30%至40%。
他說:「由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增加,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會越來越多。」

(購物中心的人們)
醫生說,ARI的常見症狀是咳嗽,喉嚨痛,流鼻涕和嗅覺喪失,這和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症狀一樣,所以要確定這些症狀是否是ARI引起的,而不是由於感染了病毒。
Tan Liat Leng博士說,全科醫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接觸ARI病人,他們有足夠的經驗來區分兩者。

(喉嚨痛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症狀)
「醫生的經驗、病人的疾病史至關重要……我們在判斷病人是否急性呼吸道感染時要謹慎行事,如果病人沒有得這個病,但是我們錯誤都判斷他們得了,這會給患者帶來不便-不僅是因為要進行拭子檢測,檢測結果也要等幾天,病人會很煎熬。」
他補充說:「咳嗽很可能是ARI引起的。但是,長時間咳嗽又沒有發燒,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過敏反應...
「謹慎起見,如果病人有更嚴重的症狀,例如發燒或身體疼痛,我們會判斷為ARI。」
Quah博士說,如果出現了類似ARI症狀還可能是其他潛在的疾病,例如哮喘、過敏或吸菸。

但是,他建議患者不要進行自我診斷。他說:「許多冠狀病毒患者的症狀十分輕微,即使是輕微的咳嗽也可能是病毒引起的。患者不能自我診斷,他們必須要去看醫生!」
Aziz醫生對此表示贊同,他說有些患者堅信流鼻涕是因為他們打掃了房子,喉嚨痛是因為吃了太多的榴槤。
他說:「沒有醫學知識的人無法把流鼻涕這樣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和感染了新冠病毒聯繫在一起。你確實是吃了榴槤,但是你去買榴槤的時候,新冠病毒患者可能和你在同一個超市裡。」

(確診患者到過的部分超市)
醫生們呼籲ARI患者及時就醫,即使這意味著要接受拭子檢測。
Chng博士說:「患者不必擔心,病毒檢測花不了多少時間,簡單而快速。而且及早確定,也不會影響到家人的健康。」

Tan Teck Jack博士說:「如果新加坡不得不進入第二個斷路器,代價十分巨大。如果患了急性呼吸道感染,儘快就醫才是正確的做法。」
Tan Liat Leng博士補充說:「 新冠病毒的危險性在於感染晚期往往會出現併發症……因此最好在早期進行診斷,這樣就可以及時隔離,接受針對性的治療,而不是等到後期才後悔莫及。」
消息來源:海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