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牛棚里學唱戲,到開辦新加坡華族藝術中心;從演員到教師再到創業者,新加坡美猴王郭緒欠老師,到底歷經了怎樣的艱辛?又是如何獲得如今的成就?
(流量有限的小夥伴也可以看下面的圖文,但視頻超級精彩的!)
郭緒欠出生在梨園世家,爸爸是山東梆子紅臉老生,舅舅是京劇武生。從小對戲曲的耳濡目染,使他對戲曲既嚮往又熱愛。
「小時候我家養了2頭牛,這2頭牛基本上是整個家的家業。那時候偷牛現象猖獗,為了看牛,我和父親經常擠住在一張很小的單人床,跟牛睡一個屋。但我不覺得苦,因為父親每天只有這個時候有空教我唱戲。那個畫面,我一生都忘不了。」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所有劇團都因為我年齡太小,不願使用童工,不敢收我。幸好,戲曲老師霍來喜幫我聯繫了一份劇團實習的工作。不過薪水只有300塊,除去房租,每月最後一周基本都是靠吃饅頭、鹹菜度過。」

越努力,越幸運!郭緒欠的「苦日子」終於得到了轉機。
「京劇藝術家裴艷玲老師到我們學校招人去新加坡演出,我很幸運地被選中了。裴老師還幫我補齊了剩下三年的學費,讓我去新加坡邊演出邊實習。她的出現,是在我藝術發展道路上的第一個大轉折點。」

豐富的舞台經驗與出色的專業技藝,使郭緒欠很快在新加坡嶄露頭角,並得到了新加坡戲曲學院的垂青,成為其中一員。但幸運之神並不常在……
「腰傷是在戲校練功時閃到的,因為沒錢治,就一直堅持。最嚴重的時候是一次考試翻到空落地時直接趴倒在練功毯上。」

常年練功積累的傷痛,再加上新加坡式微的京劇市場,內憂外患之下,對戲曲痴迷的郭緒欠也曾多次想放棄……


但對京劇的這份熱愛,讓郭緒欠始終咬牙堅持……就這麼堅持了下來。
「戲曲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種使命和責任,是一種不懼萬難的精神,是我生活勇往直前的動力。」

終於,在戲曲學院的工作經歷,讓郭緒欠從一名戲曲藝人,逐漸蛻變成一名具有專業素養的文化教育工作者與傳統戲曲繼承人。
2013年,他成立了新加坡華族藝術中心,進行華族藝術表演之餘,也負責藝術教育推廣和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等活動。

通過兒童劇、戲曲小童星培訓和社區演出,藝術中心吸引了不少新加坡年輕人的加入。


懷揣著堅定的藝術情懷與創業夢想,郭緒欠將在傳統藝術式微的獅城舞台上,越挫越勇並越走越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