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社區生活環境,新加坡「海軍部村莊」做出第一例
無論在中國還是新加坡,居家老人與子女、社會逐漸疏離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在新加坡,子女成年後會從父母家中搬離,空巢老人開始增多,而現行組屋(公共住房)大多僅為居住而設計,社區配套設施的欠缺加劇了「居家老人」的孤獨感。
為緩解這一問題,新加坡正在探索新型老年社區的建設——一種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促進跨代交流與睦鄰友好的社區形態。
2017年5月,多功能綜合養老社區「海軍部村莊」經過3年建設後落成。
「海軍部村莊是新加坡首個集住房與醫療機構、日間護理中心、幼兒園、零售業等設施於一體的老年社區。」

(圖片來源網絡)
據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企業通訊經理陳譓圳介紹,該社區占地9000平方米,有104間小型公寓,分別為36平米和45平米,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衛生部等7個政府機構共同開發管理。
新加坡55歲以上人士,只要名下無組屋或其他私人產權住房都可以申請入住,居住年限是30年,到期後可以再申請續住。

(圖片來源網絡)
為保障老年人居住的舒適、安全,室內採取了通用設計,每個組屋房間內都配備有電磁爐、防滑地磚、扶手、伸縮式晾衣架、緊急呼救系統等設施。
客廳和衛生間靠牆位置還專為老人設置了緊急拉繩,「住戶一旦發生緊急狀況拉動繩子後,
呼救信息就會顯示在每層樓的電梯顯示板上,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樂齡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會及時前來處理。」

(圖片來源網絡)
海軍部村莊把通常集中在市鎮或鄰里中心的主要設施都帶到了組屋樓下,
打破了長時間以來組屋和市鎮中心分割的概念,
一樓的活動廣場、零售商店,二樓的小販中心(熟食餐飲中心)以及三四樓的醫療中心等,
為老年人提供了完善的生活服務。
而且考慮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小販中心50%以上的餐食須符合新加坡保健促進局的健康餐飲標準,超市要滿足輪椅通行的需求,許多商家還為老年人提供特有折扣。

QQ截圖20190225160236.png (386.6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半小時前 上傳
(圖片來源網絡)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這樣描繪海軍部村莊的理想生活圖景:祖父母能和已成家的子女毗鄰而住,他們的孫子每天早上由父母送到這裡的託兒所,過後再由祖父母接他們回家。
老人家可以跟朋友一起打打太極拳,或到社區花園種種花,也可以到醫療中心做定期檢查。
小朋友放學後,祖父母可以帶孫子到熟食中心吃東西,或到遊樂場玩耍。
如果碰到下雨天,小朋友可以在有蓋社區廣場玩樂,或上樓到祖父母家午睡。
到了傍晚,家長下班後可以到平價超市購買日常用品,再到父母家和家人共進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