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和中國的
互動那叫一個頻繁
關係越來越好!

張志賢副總理訪華啦!
讓兩國從經濟合作
深入到政治文化交流

而回顧新中關係這十年
這「蜜月期」來之不易
訪華傳授「新加坡經驗」
新加坡的副總理
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
張志賢最近去訪華啦~

(圖源:早報)
兩國領導人
對「一帶一路」倡議下的
互利合作表示滿意
張志賢形容
「新中關係過去一年不斷增強」

昨天張志賢又出席了
在陝西延安幹部學院舉行的
中國-新加坡領導力論壇
這次的主題是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因為這是目前中新兩國領導人
的一大共同關注點

張志賢在台上分享了
一些「新加坡經驗」
都是新加坡為自我提升
和實現人民美好生活願景
而制定的政策框架

1,醫療模式轉型,國人能為自己的健康負起更大的責任,通過預防、衛生教育、鼓勵健康生活、定期身體檢查和全國性健康檢查等計劃,來及早察覺任何健康問題。
2,集合民眾能量和想法,共同創造解決方案。政府一方沒有所有問題的答案,集合民智能幫助人民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3,政府推出的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計劃為國人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以適應新加坡的經濟轉型。


張志賢透露自己此行率領
許多年輕同事來到延安
是為了深入地了解中國
和中國人的歷史和精神
新中雙方合作得更好

大家都知道延安是中國的革命聖地
從這次張志賢副總理訪華來看
新加坡和中國的交流確實
已經更上一個層次
兩國領導班子相互的交流
已經從經濟合作的層面
上升到政治文化的深入交流

今天這種層面的合作關係
可以說來之不易……
為什麼說目前的新中關係
來之不易,值得珍惜?
這要從3,4年前說起……

在此之前因為南海仲裁
裝甲車被扣等事件
兩國有那麼點不愉快
總理如何看新中摩擦?
2017年3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接受英國廣播電台BBC的專訪
正面回答了這些「不愉快」
最近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好像很緊張。你們的裝甲車也被中國政府扣留。你對中新關係擔心麼?
我們和中國沒有任何大問題,只是一些小摩擦。裝甲車被扣屬於小摩擦,已經得到妥善解決。
你之前支持海牙國際法庭對於中菲南海島嶼爭端的仲裁判決,是不是因為這個而惹怒了中國?中國對於你的聲明感到非常憤怒,感覺你背叛了和中國的友誼。
我被誤解了。我沒有說支持法庭的判決,我說的原話是,該仲裁是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判決(A strong statement)。這和所謂的「支持判決」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現在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後,強調「美國第一」,奉行保護主義,中美關係可能會變得更加緊張。在這種局勢變化下,新加坡的處境是不是更加困難了?
如果中美關係變得更加緊張,那麼新加坡的處境會更加艱難。因為新加坡會被迫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要麼和中國做朋友,要麼和美國做朋友。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
李顯龍總理承認
新加坡夾在中美之間很難做
並不希望被迫選邊站
中新關係回暖四部曲

然後到了2017年9月15日
新加坡總理突然宣布
在訪美之前訪問中國


李顯龍總理在北京
也受到高規格接待
這次總理訪華有其積極正面意義
顯示當時新中都希望
雙邊關係能儘快回歸正軌
甚至更上一個台階

2018年4月在中國訪問
並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
李顯龍總理在總結當時行程時
用「非常有成效」來形容

並表示新中雙方更能了解彼此的觀點
也對強化合作有更大的共識及意願
李顯龍稱雙方會用繼續培養「默契」
這是一個長期耕耘和耐心的過程

2018年11月12-16日
中國國務院總理
對新加坡進行正式訪問
兩國政府並於14日晚發表聯合聲明
其中信息量巨大

向下滑動閱讀聲明全文
聲明既回顧了過往又展望未來
新加坡表示支持「一個中國」立場
升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議定書
還簽署了一系列文件
確定了緊密的經濟合作

2018年12月20日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
中國沒有忘記新加坡
中國政府頒發「改革友誼獎章」給
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


並形容他是
「推動新加坡深入參與
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政治家」
這顯示李光耀為新中關係
累積的善緣
並沒有隨他的離去而消逝

兩國建交以後,新加坡與大陸的關係愈發緊密,無論是留學還是兩國經濟交流都越來越緊密。天津中新生態城以及蘇州都是很好的例子。李光耀40歲之後開始學習普通話,37年間33次訪問中國,停留時間長達一個月。幾十年間他的足跡,遍布中國所有的省!
這次頒獎可以說是
對兩國建交多年的一個
積極正面的肯定
也對目前兩國合作的一種鼓勵
意義不一般

小國外交的困境
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
新加坡常面臨「兩難處境」
極大的考驗著領導層的政治智慧

在大國的博弈之間
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
想要獨善其身非常不容易
就像李光耀曾經說過的:
「大象之間打架,他們腳下的小草總會無端遭殃。」
新加坡作為一個沒有
任何資源的「小紅點」
不得不在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中
調整自己的策略

新加坡曾是英國殖民地
大英經營了上百年的海上交通中樞
二戰後作為接收了
大英多數遺產的美國
自然對這裡很感興趣
所以新加坡有美國的軍事基地
新加坡也為美軍建設了
一個能停靠航母的軍港

新加坡為了改善自己的地緣劣勢
增強國際影響力
花大力氣經營東協國家的關係
東協國家有著6億多的人口
如果能夠保持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
新加坡作為這一區域最發達的城市
將迎來巨大的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