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故宮博物院藏歷史照片的整理、研究與出版」講座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成功舉辦。本次講座由新加坡國家古蹟研究中心主辦,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聯辦,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支持。講座信息發布之初就收穫新加坡各界熱烈反響,文藝、歷史、攝影愛好者紛紛報名,當晚劇場座無虛席。
新加坡國家古蹟研究中心主席吳一賢、副主席嚴孟達、傅長春儲運有限公司董事長傅春安、資深媒體人林任君、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教育推廣與社區外展助理司長Tay May Ling、新加坡本地高校學生代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出席了講座。為期兩個半小時的講座,全場無人離席,掌聲、笑聲迭起。

現場嘉賓與主講人、主持人合影留念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講座由新加坡攝影家,前新聞工作者徐伏鋼主持;年輕專家學者、故宮出版社宮廷歷史編輯室主任王志偉主講。故宮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而故宮的老照片更蘊含著講不完的故事。受新加坡國家古蹟研究中心之邀,王志偉來新發表專題演講,通過對故宮老照片的講解,向新加坡公眾還原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鮮活的歷史。

講座主持人徐伏鋼

講座主講人王志偉
講座以故宮博物院藏歷史照片為線索,通過對宮廷人物、皇家建築、以及重要歷史事件的梳理,展現出19-20世紀紫禁城內跌宕起伏的清代宮廷史與中國近代史。故宮收藏文物超過187萬件,其中歷史照片4萬餘件。作為故宮博物院非常特殊的文物,老照片凝結了紫禁城內近百年的時代變遷。整場講座生動活潑,王志偉通過拼接點滴的歷史碎片,還原了一幀幀歷史照片背後的經典故事。講座的尾聲,王志偉還為大家展示了個人收藏的20世紀初的新加坡老照片。現場聽眾不時的用手機記錄下一個個精彩的片段。



講座通過故宮老照片不但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歷史文化課,也讓大家對中華文明光輝燦爛的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最後,新加坡國家古蹟研究中心主席吳一賢向主講人王志偉頒發了紀念品。講座在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吳一賢主席向主講人王志偉頒發紀念品
本次講座配合《鳳山寺:走向文化遺產歷程》一書的發表,該書由新加坡知名歷史學者柯木林及新加坡國家古蹟研究中心副主席嚴孟達聯合主編,記錄鳳山寺的修復過程和歷史沿革,由近10位海內外學者撰寫,並由北京故宮出版社聯合出版。
新加坡鳳山寺於1978年被列為國家古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華人寺廟之一。鳳山寺重修工程由新加坡古蹟研究中心主席吳一賢倡議,2004 年開始動工,在北京故宮專家的指導下,從泉州聘請專業技工進行落架大修,歷時 5 年,耗資 200 多萬新元,終讓這座古蹟恢復了原貌。2010年,該工程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文化遺產保護卓越獎」,新加坡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得這一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