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保」援助政策「瘦身」了,快看自己在不在範疇
新加坡看病貴呀!
所以「社保」必須要有,要不真心傷不起...
目前,在新加坡申請社保援助計劃(Community Health Assist Scheme,簡稱CHAS)卡時,必須在表格上填寫所有同住家庭成員的資料,包括他們的收入,讓當局評估否符合申請資格。
對於有收入的家庭,藍卡合格資格為家庭人均月入在1100元以下,橙卡則為1101元和1800元之間。持有藍卡和橙卡者目前有80萬人。

(圖:來源自網絡)
社保援助計劃是為新加坡中低收入家庭及建國一代公民提供的醫療補貼計劃。
...
這項計劃今後將更加的便民,程序將更加的簡化,絕對算得上是一次政策「瘦身」...
今年8月起,在新加坡申請社保援助計劃時,無須找齊所有家庭成員每月收入資料就可提出申請,當衛生部9月推出線上申請系統時,申請程序還將進一步簡化。
8月起,只須提供個人和同住家庭成員的資料以及聯絡號碼等,無須申報收入,就能為一家人提出申請。政府會根據內部掌握的資料審核申請。
9月起,21歲或以上的公民可使用個人電子政府密碼(SingPass)登錄新網站,為一家人提出申請。
網站在核實申請者身份後,會自動顯示所有同個登記住址的家庭成員資料。申請者只要核對資料並留下聯絡號碼,就可完成申請程序。當局之後會發送簡訊或寄信通知其他家庭成員已有人提出申請。

(圖:來源自網絡)
調整申請程序後,有需要的大小、老夥伴們能更輕易申請到CHAS卡。
之前有消息稱,衛生部將收緊CHAS津貼框架,包括收緊CHAS卡用來支付傷風感冒等常見疾病的政策,以防人們濫用津貼。
11月生效的牙科服務津貼新條例則包括收緊某些津貼項目,例如求診者只有在首次問診以及複診發現有新症狀時,才可享有津貼。
目前,新加坡也是定期檢討CHAS計劃,除了確保可負擔得起醫藥費,也關注CHAS計劃的可持續性。在最新一輪檢討中,根據某些津貼項目以往的使用率等歷史數據,決定下調一些津貼額;也依據最佳作業方式調整問診津貼等。

(圖:來源自網絡)
此外,前段時間熱議的一件事——
只有首次問診和複診時出現新症狀才可享有津貼...
新加坡官方的答覆也出來了:
建議低風險國人可以每年只檢查牙齒一次。求診者一旦出現新症狀就會接受治療,而牙醫一般的治療費,包括刮除牙石或磨牙等,都已把問診費算在內,因此無須分開提供問診津貼。就算沒有進行治療,牙醫若為求診者提供完整的口腔檢驗並更新牙科圖表,這類問診也繼續享有津貼。
另外,去年少於2%求診者申請津貼的切開引流服務,下來將不在津貼範圍內。
解釋是:
只有出現較複雜情況時才須做這項療程,而這理應在專科或公共醫院等牙科診所進行。在私人診所做這項療程時,可能是拔牙或牙根管治療的其中一個步驟,而拔牙或牙根管治療依舊是受津貼的服務。

(圖:來源自網絡)
目前,持建國一代卡、立國一代卡、CHAS藍卡或橙卡者,每年因常見疾病到私人診所求醫時,可享有津貼的次數頂限,明年起從目前的48次減至24次。
數據顯示,多達99.5%的CHAS病患,每年因常見疾病求診的次數不超過24次。不過,新加坡衛生部將考慮設置一套系統,在病患達到每年頂限前,可先向衛生部提出上訴,讓有需要的病患能繼續享有津貼。
所以真正有需要治療的、看病的無需過多的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