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楊丹旭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指出,科技和創新開拓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地緣政治、社會結構、安全、治理等挑戰,新加坡期待通過各個新中雙邊平台,在科創方面探索與中國合作的機會。
在華訪問的王瑞傑昨天在上海出席浦江創新論壇開幕式。他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科技和創新為交通、醫療、永續發展等領域帶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新科技也伴隨新的挑戰。
王瑞傑說,科技顛覆了經濟和價值鏈,引發地緣政治緊張;未來工作被自動化取代、不平等擴大、人與人互動減少、社交媒體造成「迴音室效應」,都會削弱社會結構。此外,數據和隱私安全在數碼世界受到挑戰,假新聞和匿名信息的傳播削弱信任,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發展也帶來道德及治理的新要求。
面對各種挑戰,新加坡在把握科技和創新帶來的新機遇時,採取了各項政策舉措,其中一項是以實際行動推動科創合作,與他國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王瑞傑說,新加坡和中國已有多個科創合作,比如中新天津生態城、福建(廈門)—新加坡友好醫療服務中心、新加坡國立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在可持續能源與環境上的合作,以及中國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和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聯合推出的研究項目徵集等。
他也以應對糧食安全和癌症治療為例,闡述新中兩國在科技和創新領域的合作空間。王瑞傑補充:「我們期待通過各個雙邊平台,包括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以及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與中國探索新的(合作)契機。」
此外,新加坡在發展科技和創新時,也採取全面和整合的做法(holistic and integrated approach),把基礎研究同創新與企業發展、技術應用與推廣相結合。
王瑞傑強調,發展科技和創新必須解決社會面對的重要問題。他說:「創新不只是追求最多專利、最複雜的方程式或最複雜的設備。我們不能為了改變而改變。我們的目標是讓人民過更好的生活……因為資源有限,我們需要專注在對人民和社會最重要的事。」
浦江創新論壇由中國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共同主辦,新加坡是今年論壇的主賓國。中共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和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致辭時,同時強調科創領域開放合作的重要性。
李強說,全球科技創新正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以開放推動引領創新成為大勢所趨,上海將以更加開放的平台,攜手各國科技精英探索世界科技前沿,也會以更開放的市場,歡迎各國企業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推動重點產業突破。
王瑞傑昨天也參訪上海張江科學城的張江創業工坊和人工智慧島。張江是上海重要的創新創業集聚地點,擁有1萬8000多家企業、37萬名從業人員、507家高端研發機構,區內86家孵化器目前正在孵化2500多家企業。
張江創業工坊是為初創企業提供創業服務的孵化器,參與設立這個孵化器的XNode公司前天與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簽署諒解備忘錄,未來攜手促進新滬創業和創新生態圈互動,助新加坡初創企業以上海為落腳點到中國發展。
張江人工智慧島則為海內外科技公司搭建開放平台,根據不同產業實際需求,提供各種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供企業開發和測試使用。
王瑞傑今天將到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參訪交流,之後續程到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