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出現流動攤販把貨車開進鄰里,以較便宜的價格把沒有識別碼和商標的雞蛋賣給居民。食品局說,所有本地生產和進口的雞蛋必須印上獨特的識別碼、原產地和生產商代碼,消費者應只光顧合法商家,而不是無執照的流動小販。可見,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這一點值得中國政府借鑑。

圖源:FACEBOOK
所有本地及進口蛋必須有編碼
新年第一天,新加坡食品局就接到一個投訴信息,近段時間,很多小區經常出現流動攤販倒賣不合格雞蛋的情況。對此,食品局高度重視,並著手調查此事。有群眾最近幾個月晨運後,都會在住家樓下向一輛小貨車買雞蛋。由於小貨車賣的雞蛋比超市裡的大,還便宜不少。再加上超市距離住家有一段距離,於是不少人轉而光顧小貨車。
一名羅姓男子說,他從不過問家裡買雞蛋一事,直到某天偶然細看雞蛋,才發現這些特大號的雞蛋沒有印上代碼或任何商標,根本查不到來源。這些雞蛋的外形和味道跟一般雞蛋無異,我會照吃,但還是對雞蛋的來源存疑。
根據羅先生提供的資料,在新加坡中部地區一座組屋樓下,果然看到不少居民站在一輛小型貨車旁,陸陸續續買了雞蛋和雜貨。而賣家沒有實體店面,特大號雞蛋的售價是一托30個6.90新元。在本地超市,特大號雞蛋的售價是30個15新元。

圖源:FACEBOOK
隨後,食品局表示,所有本地生產和進口的雞蛋都必須印有獨特的識別碼、原產國和生產商代碼,以確保可以追溯來源,這樣才符合當局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根據規定,來自泰國雞蛋農場的蛋多印有「CEY」開頭代碼、日本的印有「CEZ」開頭代碼、烏克蘭的印有「CEUA」、馬來西亞的有「CEJ」或「CEM」等等。
除非生產商明確指示需冷藏以保鮮或延長保質期,否則雞蛋一般都無須註明有效食用期。至於開車兜售雞蛋,根據環境公共衛生法令,沒有食品局執照而在公共場所兜售包括雞蛋在內的食品,都是違法的。
食品局指出,沒執照的流動小販動向不固定,倘若消費者吃後出了問題,當局將無法追蹤來源。非法兜售的食品可能不符合當局的食安要求,存在安全隱患。這種銷售方式,會將風險轉嫁給毫不知情的消費者。食品局建議消費者,只向獲得當局批准的商家購買雞蛋,購買前要確保雞蛋表面乾淨,無糞便污染,而且沒有裂縫。
食品監管體系健全且落到實處
事實上,新加坡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他們有一整套管理食品安全的法律和制度,並嚴格落實監管規定。
新加坡《食品銷售法》涵蓋了食品生產、加工、進口、銷售等各個環節。例如,它明確規定了食品必須符合的安全標準,包括微生物指標、化學物質殘留限量等眾多參數。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會根據情節輕重給予嚴厲的處罰,如高額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甚至監禁等。
新加坡還擁有先進的食品檢測實驗室。這些實驗室配備了高精度的檢測設備,可以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含量、微生物污染等各種指標。檢測機構採用國際認可的檢測方法,並且定期參與國際間的實驗室能力驗證活動。這確保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能夠與國際上其他權威檢測機構的結果相互認可。

圖源:FACEBOOK
此外,新加坡還實行多種食品認證制度。例如,對於本地農產品,有「新加坡優質農產品」認證。獲得該認證的農產品需要經過嚴格的生產過程控制和質量檢測,包括土壤質量檢測、種植過程中的農藥和化肥使用監管等多個環節。
目前,新加坡已建立了先進的食品追溯系統。從食品的原材料採購開始,每一個環節的信息都被詳細記錄。例如,在食品加工環節,記錄加工日期、加工工藝、使用的添加劑等信息;在銷售環節,記錄銷售渠道、銷售日期等。
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食品包裝上的二維碼或者在相關的食品安全追溯網站上查詢食品的詳細信息。一旦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可以迅速定位問題環節,及時採取措施,如召回問題產品。
不僅如此,新加坡經常針對消費者開展食品安全知識普及活動。例如,通過社區宣傳、學校教育等多種方式,向公眾宣傳如何正確選擇安全的食品,如識別食品標籤上的保質期、成分表等重要信息。
對於食品從業人員,有專門的培訓課程。食品從業人員必須通過相關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後才能上崗,這確保了食品加工和銷售環節的操作符合安全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