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新加坡最高峰,你無法想像這裡曾經是一座山城

2024年11月15日   •   7353次閱讀

新加坡曾經是一座山城。老文章和老地圖都沒有忘記它們,還有好幾十座呢,和我們現在認知的「新加坡是一塊像煎餅一樣平坦的小島」有點出入。

1950年代期間,擅長寫新馬掌故和軼事的魯白野曾在《星洲的山》(收錄在《獅城散記》)里寫到:「新加坡的面積不過是二百一十七方里,倒有三十多座小山」,並花了不少的筆墨去描寫武吉知馬山。

和達爾文同時期提出進化論的英國自然學家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在其著作《馬來群島》中,也提到了新加坡島上布滿了小山丘,三四百英尺高,大部分的山頂上還覆蓋著原始的森林。他於1854年抵達新加坡,並以此作為據點,探索了印尼和馬來半島豐富生態,並多次在新加坡採集昆蟲及鳥類標本,賣給英國的收藏家。在他筆下的新加坡早已經是頗為繁華的港口,各色人種混居,武吉知馬地區則被山林所圍繞,是一個絕佳收集昆蟲的地區,當時他在武吉知馬就收集了超過700個品種的甲蟲。

這些山,各有各的姿彩,矗立在島國四方。位於市區的福康寧山,有歷史和傳說撐腰,也是一座幽靜的公園。離烏節路不遠的蘇菲亞山,斜斜的路上布滿了不少漂亮的老房子、老校舍和設計有趣的教堂,而位於南部山脊的花柏山和直落布蘭雅山,一路沿著山脊和幾座漂亮的橋,走一趟能看見南部海域的西遊記。

海外的名山,讓你登高再望遠,風景壯麗無比,人頓時感到渺小,這是登山所輕易帶來的感悟。新加坡的山都不高,確實無法讓磅礴震懾你,而在本地遊山玩水的樂趣,絕對不是讓你看遠,而是讓你看近,再看近一些,看你腳下和身邊,無時無刻擦肩而過卻沒覺察的各種生命,它們和你身處在同一時空里,停下腳步俯下身子,了解它們細微的天地,也有燦爛。

在這些山里,最有玩趣的莫過於武吉知馬山。這城國的最高峰就位於武吉知馬自然保留區里。新加坡開埠初期,這裡布滿了詭異的叢林,山王逡巡其中,猛虎叼走山民的新聞常有所聞。當時的文獻是這樣記錄的:到印度的加爾各答比去武吉知馬更加容易。這是誇張幽默的形容,但足以反映當時人們對這個地區的恐懼。根據《星洲的山》一文,武吉知馬離市區不過七八里,但星洲開埠以後之五六年間,除了華僑以外,沒有一個歐洲人或馬來人敢深入此山。那時候的武吉知馬四處煥發著蓬勃的野性,老虎、蟒蛇、鱷魚和野豬橫行,現在重讀這段文字,再對照眼前景觀,聯想浮翩。原來不是很久以前,我們所處的世界,不是現在這樣的。

自然保護區收藏了本地僅存的最大片的原始森林。英殖政府其實在1883年間就意識到這地區的重要性,並將此列為自然保留區,保護區占地約163公頃,為了進一步維護生態,保護區周圍還設有數個自然公園作為緩衝地帶。保護區是本地動植物的樂園,雖然僅是新加坡總面積的0.2%,但本地超過5成的原生植物、約4成的蜘蛛和8成的雙棲動物等都能在保護區里找到它們的蹤影。

國家公園局多年來在園區內進行物種調查,時不時還會發現新品種的昆蟲等,可見我們對這地區的理解還不全面,依舊能有所發現。如果你幸運的話,可以在自然保護區里看見飛狐猴(Malayan Colugo)、瀕危的穿山甲等。在山裡的溪澗,還能找到本地特有,也只能在新加坡看到的新加坡淡水蟹。

由武吉知馬上段拐入自然保護區的入口,不用心急登頂,花點時間參觀山腳下的訪客中心,了解保護區的歷史面貌。這裡還展出了蘇門答臘老虎的複製品,向曾經在此出沒的山王致敬。風景秀麗的海希德礦湖公園(Hindhede Quarry)距離訪客中心約15分鐘的腳程,可以把它當成登山前的熱身。新加坡島的地質藏有豐富的花崗石,採石業自20世紀初展開,一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還有約20至25個礦場,為獨立期間的建設熱潮提供了大量原料,後來工業逐漸沒落,廢棄的礦場形成了礦湖,不少改造成公園。看著粗糲的山體在水中尋找自己的倒影,烏龜游魚結隊成群。清澈的水和碧綠的山林,把眼睛裡的烏煙瘴氣一一洗滌。

由訪客中心沿著柏油路走,一路標識清晰,只需要約30分鐘,就能登上頂峰。好走的路總是遊人如織,無法聽見林里深處的聲音。在大自然里,我偏愛亂走,多於循規蹈矩地跟著大眾路線,沿途有條名為南部景觀小徑(South View Path)的岔路,路況更為原始,同樣能登上山頂,就算是周末前往,小路沿途所見的人也不多,能好好看看參天古樹,究竟需要多少的陽光和雨水才能長得如此壯麗。支撐根越是粗壯,樹才能腳踏實地長大變高,大自然到處都有能隨意汲取的人生哲理。

這些小徑,幾乎是順著森林的地形和布局,一路蜿蜒崎嶇開來,沿路會有花開、葉落和生長,提醒你時間的有限和無限。在林中小亭歇息,突然有微風到訪,沁人心脾。這突如其來的風,似乎是天降的禮物,就好好享受吧,這樣的時刻可遇不可求,可能也是幾秒鐘的事。來到大自然里,身邊少了干擾,反而令我們更輕易發現身邊的微小戲劇。

登頂後,反而有點小失望。米蘭昆德拉早已經說過:旅程無非兩種,若只為了到達終點,那麼生命就只剩下生與死的兩點,另一種則把視線和心靈投入沿途風景和際遇,那麼生命就會變得豐富無比。山頂上除了人,似乎沒什麼好看的,有塊受手機歡迎的巨石,清楚地標識了武吉知馬山的高度,163.63米,甚至比市區里的金融大樓還要矮很多,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里蒼鬱,到處勃勃生機。仔細看,每一棵的樹木都有不同的生命歷程,葉片有不同紋路,花開的燦爛都有各自姿彩,蟲鳴鳥叫都有所不同,如果不是因為山裡的神仙,誰能創造出這別具一格的繁花盛景?

面對被馴服的自然,我們應該慶幸還是懷念?1927年,旅居於此的英國人,一共花了5個小時才由南部登頂,完成壯舉後,在山上最高的樹上掛上旗子,據說由福康寧山上都能看到此處飄揚的白旗。山頂上還曾經建造了度假別墅,為當時公眾提供休閒度假的好去處,根據1892年的廣告記錄,當時別墅的房價為2元,閒置多年後被一併拆除。

由此,我開始下山,如果有時間,不用沿路返回,而是繼續往牛乳場路的方向出發,走向牛乳場的自然公園。這公園十分幽靜,有不少姿態優雅的老榕樹。公園裡的步行道以華萊士命名,他就曾經多次深入武吉知馬的腹地尋找繽紛的生命。走入這些更幽靜的小徑,仔細聽,能聽見各種蟲鳴還有久違了的潺潺水聲。巨大的芋頭葉子像是上天的插花作品,隨意地散落在四周,如果運用一點想像力,那麼其實百多年前華萊士看過的風景,估計和現在眼前所見的相差不遠吧。我們經常感嘆在分秒就變臉的新加坡,城市景觀無時無刻都在消失和改變,然而走在武吉知馬綠意盎然的天地里,眼前所見的,其實也已經存在那麼多年了,在無法預測未來的日子底下,這一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如眼前延燒開來的綠意莽莽。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開頭的電話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萬次閱讀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毫無個性,冷漠!旅遊後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萬次閱讀
83歲蔡瀾安葬新加坡!來看看他筆下的海南雞飯和咖喱魚頭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看看七年內,新加坡地鐵是否通到你家門口?
2025年06月2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電信公司狂推「無國界」數據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他,畢業於清華、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卻在新加坡送外賣!現已回國,加入了美團
2025年06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撕掉"最貴"標籤!新加坡的平價生存法則
2025年06月28日   •   1萬次閱讀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5大數字銀行!存款消費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576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閱讀
前夫搶人!她從杭州追到新加坡,只為奪回6歲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405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正在消失?為啥70%華人選印度人做官,文化輿論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7695次閱讀
全網最全對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異,一篇看懂值百萬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閱讀
李光耀的遺憾: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如何分開的?
2025年07月01日   •   5301次閱讀
新加坡銀行轉帳手續費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閱讀
榜鵝海岸巴士轉換站啟用,舊站即將翻新,增風扇長椅
2025年07月01日   •   4104次閱讀
蔡瀾助理回應遺產分配:少去八卦別人隱私!新加坡財富傳承的三重密碼
2025年07月01日   •   3762次閱讀
蔡瀾走了,但他藏在雲吞麵里「活過」的答案,還在人間冒著熱氣
2025年06月29日   •   3591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359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