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大選預算案 政治觀察家推測大選何時舉行?

示意圖。(圖:iStock)
受訪政治觀察家都認為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不像一份「大選預算案」,看起來像是留了一手,或以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衍生出來的政策作為吸引選民的課題。
有的觀察家認為,明年舉辦大選還是比較有可能,但也有觀察家認為,如果財政預算案獲得國人的積極迴響,今年進行大選也是有可能的。
與其說給「紅包」 更像是安全網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社會凝聚力研究高級研究員梁振雄告訴《8視界新聞網》,本次預算案不完全是「分紅包」,而是更著重於幫助減輕國人因經濟衰退而受到的影響。
「我認為本預算案的重點實際上是弱勢群體。在未來幾年,全球將面對諸多經濟和政治不確定的情況。我認為(預算案的很多宣布)與其說是紅包,更像是安全網,發揮緩衝作用。鄰里購物券,水電費和雜費回扣等是在幫助社會,特別是弱勢家庭渡過難關。」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也認同本次的預算案不像「大選預算案」,但仍相當慷慨,照顧到社會當中的不同群體。
政策宣布「留有玄機」
陳慶文認為,本次的預算案似乎在政策宣布方面「留有玄機」,如果執政黨要在下屆大選中將未宣布的相關衍生政策,如通過臨時財務援助協助非自願失業者重返職場等作為課題,希望民眾給予委託,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他指出,政府無法通過單一的財政預算案重塑社會契約。因此,通過現有的處理方式能讓國人在適應改變的同時,獲得他們的支持和委託。
「國人需要時間去適應這些改變,所以一次過宣布所有政策也沒什麼意義。何不在這個時候,吸引民眾的支持和委託,特別是針對那些從未落實過的相關措施,如失業救濟金等。人民行動黨或許想告訴國人,如果想要落實這些『前所未有』的政策,給予他們委託是至關重要的。」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也認為,執政黨有權並且可能在來屆大選中使用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的衍生政策吸引選民。
「大多數政黨在尋求連任時,不僅會告訴公眾他們做了什麼,還會告訴公眾他們未來的計劃是什麼。因此,執政黨若在來屆大選中談論攜手前進運動也就合乎常理。」

政府公布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圖: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
分階段宣布政策也有其他考量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星期五(16日)發表的2024財政年預算案聲明中表示,這次的預算案是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路線圖所列的第一部分計劃。
今年預算案中公布的第一批政策將投入約50億元,是之前所宣布的近400億元相關政策投入的12.5%。
特斯拉博士說,政府未在本次財政預算案中將所有衍生政策的相關細節一併公布的原因也包括長遠考量。
「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等類似的計劃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可以落實,若要在一個財政預算案中就涵蓋所有政策,政府就得把所需的錢都預留在各種信託基金或捐贈基金中,這也就意味著現在就需要近400億,這本身不僅是一個大數目也毫無意義。在未來的十年里,在有支出需求時撥款更有意義。」
從財政預算案看大選時間點
儘管陳慶文認為,若今年舉行大選,執政黨有信心這次的預算案將能幫他們吸引選民,他還是認為大選比較有可能會在明年舉行。
他認為,明年舉行大選會讓行動黨做更好的準備,如針對民眾目前所面臨的住房、生活成本上漲、通貨膨脹等相關課題。
但特斯拉博認為,如果這次的財政預算案獲得國人的積極迴響,執政黨或許會在今年進行大選;如果等到明年財政預算案後進行,或許不會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準備。
至於總理交棒一事,他從個人角度表示,作為選民,他更希望正式交棒完成後再進行大選。